游客
题文

品读下面唐朝诗人王湾的一首诗,然后答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找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  (       ) 2分

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B.诵读颔联时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大气势。
C.颈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通过拟人手法,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D.尾联紧承颈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

本诗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你认为诗中的哪一处句子最能突出地表达这种思想感情?为什么? 3分
句子:                                                                        
理由: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羁旅诗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古诗词鉴赏(共4分,每小题2分)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叙写了出使的路线、沿途看到的风光以及听到候骑报告的最新战况,内容与题目紧紧相扣。
B.第二联描写塞上秋景:随风而去的枯蓬飘出塞外,南飞的大雁掠过北方少数民族居住的上空,画面静谧而温馨。
C.第三联描绘了烽火台上笔直的狼烟,蜿蜒曲折的黄河映衬着浑圆的落日,景色雄奇壮观,气势恢宏。
D.第四联写途中遇到侦察骑兵,得知都护爱前线打破敌军的军情,显示出朝廷使臣对边疆战事的关心。

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重点笔墨在于写景,以大漠、秋景为背景,用征、归雁、孤烟、长河、日圆等景物,组成一幅塞外风光图。
B.第二联用“出”、“入”描绘动态景物,第三联用“直”、“圆”描绘静态景物,动静结合,使画面富于变化,意境深远。
C.黄河横贯大漠,望不到尽头。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表达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感受。
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雄浑开阔,诗中有画,堪称千古绝句,体现这首诗歌哀婉消沉的艺术特色。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节选),完成小题。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这段文字节选自唐代诗人杜甫的《》
这段文字中,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请对这段文字中划线的句子进行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两小题。
幽居初夏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箨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
诗的前两联描写了怎样的环境?
尾联“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构思不凡,请结合全诗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两题。
宿山寺
众岫耸寒色,精庐向此分。
流星透疏水,走月逆行云。
绝顶人来少,高松鹤不群。
一僧年八十,世事未曾闻。
颔联“流星透疏水,走月逆行云”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侧面烘托是本诗的一大特色,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两小题。
野步
(宋)周密
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诗歌写了一个怎样的野步者形象?
运用拟人化的手法是本诗的一大特点,请结合三、四两句作简要赏析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