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地球气候成因新说
1997—1998年,南美西海岸发生无法预报的海流循环,导致沿岸海水的温度大幅上升,引起气候非典型的破坏性剧变,这就是厄尔尼诺现象。这种现象促使科学家开始专心致志地研究“海洋一大气层”原理。
水的密度是空气的800倍,水的热容量是空气的4倍。3米厚的海洋的热容量等于整个大气层的热容量。但是,大气层能量变换的速度是海洋能量变换的数倍。在“海洋一大气层”系,海洋是惯性媒质,变化缓慢,大气层则变化多端,其全球的稳定性依靠海洋来保持。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在全球气候的形成上,世界洋水域起着重要作用。
人们根据世界洋水域双层(表层和深层)循环原则,开始研究“全球海洋输送”理论。北大西洋是海洋多层循环最活跃的地区,那里就像“锁孔”,钥匙在里面转动,造成地球上气候的不稳定。北半球气候最近10年的变化完全符合“全球海洋输送”理论。
科学家承认,目前在海洋洋流循环方面还有许多问题无法回答,但已经清楚的是,世界洋水域对大气层的热力和动力状态的影响,远远超过人类活动对气候产生的影响。
为了填补“海洋一大气层”原理方面的知识空白,世界气象组织推出一项名为“阿尔戈斯”的国际研究方案。这项方案包括建立一个全球海洋观察网,使用漂流浮标监视海水的变化。漂流浮标分布在世界各地海域,上面安装有测量海水温度和盐度的传感仪。科学家认为,正是海水的温度和盐度这两个因素影响着大气层。
浮标在指定水域的海面固定后,同卫星取得联系。然后,浮标用自身携带的水泵吸入海水,潜至2000米深处后,压力仪发出指令停止下潜,浮标开始在海流中收集信息。10天后浮标浮出海面,将收集到的信息发送给在轨道上运行的卫星。发送完毕后,浮标重新下潜,进入下一个探测周期。与此同时,卫星寸巴接收到的信息发送到气象中心供研究人员分析研究。这项研究已经取得初步结论:太平洋和印度洋的热带海洋水域急剧变暖,上面的大气层也相应开始变暖。
今天,世界各地海域共有3000个漂流浮标在日夜工作。科学家希望利用得到的资料,最终绘制“海洋气象图”。请给"厄尔尼诺现象"下一个定义。
厄尔尼诺现象是 的气候现象为什么世界海洋水域对全球气候有着重要的作用?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项是( )
A.海水温度的变化速度远低于大气温度的变化速度,原因是海水密度远远大于大气密度。
B.在“海洋一大气层”系里,海洋被动而大气层主动,海洋变化缓慢,大气层则变化多端。
C.活跃的循环洋流像一把钥匙,在北大西洋这一“锁孔”中转动,导致北半球气候的不稳定。
D海洋洋流温度和盐度,改变了大气层的热力状态和动力状态,从而影响地球气候的形成。科学家是如何利用漂流浮标监视海水变化的?
(1)将浮标固定在指定海域;(2) ;(3)至2000米深处,压力仪发出指令停止下潜,开始在海流中收集信息;(4) ;(5)发送完毕,重新下潜。“在全球气候的形成上,世界洋水域起着重要作用”此句中加点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雪后“吃春”
蒋子龙
春从哪儿来?一说 是东风吹来,“风含和气满谷春”;一说是由鸭子的羽毛带来,“春江水暖鸭先知”;一说是大雪送来,“飞雪迎春到”……我欣赏这最后一种说法。
在我童年的记忆里,冬天是白色的。雪给大人们带来希望,即“瑞雪兆丰年”,下雪就是“下粮食”、“下好运”,即便围在热炕上扯闲篇,心里也是踏实的、温暖的。大雪还极大地激发了孩子的想象力,给他们带来只有冬天才能玩的各种游戏和无尽的欢乐,甚至可以选一块地方把厚厚的积雪清理掉,撒上粮食,在粮食后面布好机关,因雪封大地而觅不到食的各色的鸟儿们,便会飞扑过来自投罗网……
雪是大自然的精神,是冬天的福音,滋补和呵护天地万物,洁净和拢住人们的灵魂。
这样的冬天不知什么时候悄悄地改变了,变得枯燥干冷,灰不溜秋。无雪的冬天让人们烦躁不安,甚至会拖累年节变得模糊、混沌。然而,就在我对下雪已经不抱太大希望的时候,有一天早晨收拾泳具准备去游泳馆,一开门陡然发现门外的世界大变了。
灰暗而拥挤的城市被层层叠叠的洁白所包裹,白得透彻,白得清亮,连被清洗过的空气都凉沁沁带着一股清香。高高低低的建筑、树木、线路、管道……城市能分出多少层横面,就有多少层洁白,足可称得上“银色三千界,瑶林一万重”
马路上积雪没脚面,人很少,车也很少,有些街段雪如处子,我的自行车在上面轧出了第一道辙印,破坏了雪的平整和宁静,既有些不忍,又有一种独享的快乐。自行车已无法再骑,只能推着它碾出嘎嘎的声响,一如心的欢快。
每天在游泳馆里的一个多小时,常常是我一天当中最轻松愉快的时候,大雪之后更有一种异样的兴奋。泳友们说的全是雪,脸上挂着雪花般的笑容。游泳完了我仍不想回家,要饱览这难得的雪景,便推着自行车拐进堆山公园,山上山下一片皑皑,清绝幽香,纤尘不染。白雪 同阳光相辉映,熠熠耀眼,天地间变得明亮而辉煌,原本冰凉的雪,却成了欢乐的温床,奇异而迷人。来山前赏雪的人很多,所有人在雪地上都变成了孩子,大家都想在未被踩踏过的白雪上留下自己的脚印,都想摸一摸雪或将雪攥成雪球……
我绕到山的背后,人却很少,只有一老者在山坡上弯腰寻觅着什么东西。我以为他掉了钥匙或手机之类的物件,白雪上落黑物,应该很容易找到,便上前帮忙寻找,他却提醒我道:“小心别踩了!”我顺着他的手指看去,在一块石头下面,洁白的一层薄雪上面托着两片翠绿的嫩叶,水灵灵、肉嘟嘟,格外喜人,真是“动人春色无须多”。老者蹲下身子,小心翼翼地扒开雪层,将这棵神奇的小植物拔出来,十分珍爱地托在掌心上,比一根手指长不了多少,大小一共4片叶。我大为惊奇:“这是草啊还是菜?这么冷的时候还能钻芽长叶?”
老者一笑,甚为得意:“对了,它稀贵就稀贵在最冷的时候冒头,喜欢长在石缝里、断崖下,或不被人注意的角角落落,平时紧贴着地皮,一下雪就支棱起来,好像给春天报信。”
“好一个春嫩不惧寒!”
“你如果拿它当草,那也是仙草,实际上它是一种野菜,土名叫‘吃春’。”
“吃春?”我咂摸着老者话里的韵味,吃到它就等于吃到春天了?还是春天想吃它才乘雪来到人间?这正应了古人的名句:“春色先从草际归”。有了这样一场雪,春天就开始发芽,渐渐会变得芬芳。这样的春,才是新春,年也才称得上是新年。
老者掰了两片“吃春”的嫩叶递给我,我放进嘴里慢慢品尝,微甜、多汁,后味还有一丝淡淡的清香。老先生告诉我,明天早晨来可能会多找到几株钻出雪层的“吃春”。于是我们约定,明早继续到这儿来“吃春”,然后分头下山。
我走到堆山的东侧,从远处东湖的湖面上传来阵阵喧闹声,冬泳者把靠近码头的坚冰砸破,清理出一块十几米见方的水面。一半裸老头站在码头的高台上,做英勇就义状,振臂高呼口号,然后纵身跳入水中,轰然激起一阵大笑。其他人也纷纷仿效,呼喊着各种各样滑稽口号跃入水中。破冰垂钓者则远离嘻嘻哈哈的冬泳者和看热闹的人,在湖的深处星星点点布开阵势,像白棋盘上的黑子一样均匀。
我推车走出堆山公园。市区主要大道上洒了盐水,被汽车轮子反复轧过之后如同新翻过的土地,雪花洗净了车轮自己却变黑了,雪泥堆出了一道道垄沟。街道上车多人多,碰撞的多,摔跤的多,却很少生气吵架的。挨摔的人乐乐呵呵,看摔跤的人也乐乐呵呵。一场大雪,居然使紧张、烦躁、牢骚满腹、火气旺盛的城里人变得和善了。人们一旦取得了跟大自然的和谐,会感到幸运和快乐。未春先有思,人们的心里已经有了春意。
也许是为了保存这场难得的大雪,雪后气温一直很低,把松散的雪花变成坚固的整体,抗拒着来自外力的摧残和阳光的溶化。在城里的背阴处和人们较少踩踏的地方,仍然保留着一层光滑结实的残雪,记录着天地间曾经有过的洁白。
并以此迎接热热闹闹的新春。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1)混沌 (2)喧闹 (3)滑稽 (4)碰撞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撒上粮食,在粮食后面布好机关,因雪封大地而觅不到食的各色的鸟儿们,便会飞扑过来自投罗网。(2)山上山下一片皑皑,清绝幽香,纤尘不染。文章第4段写到“无雪的冬天让人们烦躁不安,甚至会拖累年节变得模糊、混沌”,请从后文中找出与此句相照应的句子,抄写下来。
请从修辞的角度对“白雪同阳光相辉映,熠熠耀眼,天地间变得明亮而辉煌,原本冰凉的雪,却成了欢乐的温床,奇异而迷人”这句话的表达效果进行评析。
请你谈谈下面这句话所蕴含的哲理。
对了,它稀贵就稀贵在最冷的时候冒头,喜欢长在石缝里、断崖下,或不被人注意的角角落落,平时紧贴着地皮,一下雪就支棱起来,好像给春天报信。文章描绘了一幅幅雪后的生活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其中的两个场景
怎样理解文章标题“雪后‘吃春’”的含义?
大雪不但激发了孩子的想像力,还带来无穷无尽的趣味。你在成长经历中,也一定玩过各种雪地游戏,请你选择其中最喜欢的一种,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出来。
阅读《为“小人物”的杰出喝彩》一文,回答下题。
为“小人物”的杰出喝彩
①一提到杰出,很多人想到的是政治领袖、商业精英、科学巨匠等“明星级”人物。他们确实是令人仰慕、值得学习的杰出人士。可是今天,有另外一种“杰出”悄然走红,赢得社会各界的褒奖和追捧。“最美司机”吴斌、“最美女教师”张丽莉……他们的职业很普通,岗位也很平凡,但在紧要关头展现出的美好品格,让道德的光芒闪耀苍穹——“小人物”的杰出同样令人动容。
②由此想到南京大学110周年庆典上引人注目的场景,那就是给“十大杰出校友”颁奖。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获颁“杰出校友”称号的有好几位是来自基层的“小人物”。比如王同歌,这个扎根于灌云县燕尾港默默奉献了32年的基层天气预报员就榜上有名。南大公布的“杰出校友”首条评选标准就是“长期在基层一线尤其是在艰苦地区默默奉献,淡泊名利,在平凡岗位作出不平凡贡献的校友”。仔细品味南大眼中的杰出,让人感慨良多。
③通往杰出的道路不止一条。很多事物看似平淡不起眼,却不可或缺。一根房梁,结实到极致;一个士兵,坚守住岗位。这何尝不是杰出?雷锋一生没有干过惊天动地的事情,只是坚持把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做好,成为道德的楷模。南丁格尔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女护士,她把满腔热血都付予平凡的护理事业,成就了“提灯女神”,受到万人敬仰。
④人人都有向往杰出之心,但当社会的聚光灯集中到权势、金钱等浮华的符号上时,杰出的价值标准就容易被误读,追求杰出的路径就容易跑偏。在“官本位”、“向钱看”观念影响下,一些人习惯于以“大官”、“大款”来论英雄、排座次、论成就,仿佛官当不到一定级别称不上杰出,财富达不到一定数量算不得杰出。在他们眼里,官位和金钱成了衡量杰出的标准。还有人热衷于入选各种《名人录》、《名人大全》,甚至不惜花钱买学位、买榜单。凡此种种,都是对杰出的认知出了偏差,被名和利扰乱了心智。照此下去,不但成不了杰出人物,反而可能跌跟头、走错路。
⑤平凡孕育杰出,杰出来自平凡。无数事实亦证明,杰出不一定要成为大人物、名人、超人,只要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小人物也完全能够杰出。那些在基层一线、平凡岗位做出不凡业绩的人,同样是可亲、可敬又可学的杰出人物。
⑥让我们为普通人的杰出喝彩!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第2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请用简洁的语言为第3段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请简述③-⑥段的论证思路。
阅读《格布上的花》一文,回答小题。
格布上的花
毕淑敏
①好日子和坏日子是有一定比例的。就是说,你的一生,不可能都是好日子——天天蜜里调油;也不可能都是坏日子——每时每刻黄连拌苦胆。必是好坏日子交叉着来,如同一块花格子布。如果算下来,你的好日子多,就如同布面上的红黄色多,亮堂鲜艳。如果你的坏日子多,那就是黑灰色,阴云密布。
②什么是好坏日子的分水岭、试金石呢?钱吗?好像不是。有钱的人不一定承认他过的是好日子。钱少的人或没钱的人,也不一定觉得他过的就是坏日子。健康吗?好像,也不是。无痛无灾的人不一定觉得她过的是好日子,罹病残疾的人也不一定承认他过的就是坏日子。美丽和能力吗?似乎,更不像了。看看周围,有多少漂亮能干的男人和女人,锁着眉苦着脸,抱怨岁月的难熬啊……说了若干的标准,都不是。那么,什么是好日子和坏日子的界限呢?
③不知他人的答案如何,我猜,是爱吧?
④有爱的日子,也许我们很穷,但每一分钱都能带给我们双倍快乐。也许我们的身体坏了,每况愈下,但我们牵着相爱的人的手,慢慢老去,旅途就不再孤独。也许我们是平凡和微渺的,但我们竭尽力量做着喜欢的事,心中便充溢温暖安宁。
⑤这是什么呢?这就是好日子了。你的那块花格子布上,就绽开了鲜花。选文标题“格布上的花”好在哪里?
选文第2段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第③段单独成段好在哪里?试分析。
分析选文结尾句“你的那块花格子布上,就绽开了鲜花”的作用。
有爱的日子芳香四溢,请撷取你格子布上最明艳的—朵花与大家分享。(50字以上)
阅读《我们生活中的那只“羊”》一文,回答小题。
我们生活中的那只“羊”
①12年生肖一轮回,今年又值羊年。进入中国文化中的那只“羊”,已经不是一个普通的家畜,更像是一个文化灵物。他被人们附着了诸多观念,如吉祥、美好、公正等,具有了多样化的象征意义。
②首先,羊是吉祥的象征。被史学界誉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国宝四羊方尊,是中国现存最大的一件商代青铜方尊。尊是商代大型盛酒器,用作祭祀礼器。在商代人的观念中,“羊”通“祥”,寓意吉祥。把牺尊铸成羊形,除了有把吉祥献给祖先、神灵之外,恐怕还有对羊等家畜兴旺的一种精神祈求。
③此后,羊为祥瑞的观念一直深浸于中国文化之中。每逢岁首,中国人多言“三阳开泰”,以示吉祥。由于“羊”与“阳”通,民间或书作“三羊开泰”,或绘作吉祥图案。传统的图案则绘3只羊在阳光下吃草来表示,有好运即将到来之意。又如,广州市“羊城”之说的由来,也与羊兆吉祥有关。相传周朝时此地大旱,庄稼颗粒无收,百姓向上天祈求,感动了上苍。5个仙人骑着口衔谷穗的5只羊降临此地,将谷穗赠与人们,并祝愿这里永无饥荒。仙人离去后,5只仙羊则变成石头留在了人间。
④其次,羊是美的化身。按《说文解字》解释:“美,甘也。从羊从大。羊在六畜主给膳也。美与善同意。”对此,学者们有不同的见解,或说“羊大为美”,或说“羊人为美”,或说羊的美质在于“交换”,用羊作为等价物,可以换回很多自己需要的东西。
⑤也有研究者认为,人们之所以以羊为美,源于古人对羊生产过程的崇拜。羊生小羊,胞胎出母体后,母羊咬破胞衣,小羊羔从里面挣脱而出,这种胞胎的产育滑溜顺利,母羊没有太大的痛苦。人类的生产过程则不同:婴儿先在母体中挣破胞衣,四肢伸张,形体变大,母亲需要承受较大的痛苦。所以,人们就希望人类生产如羊般的顺利。
⑥第三,羊代表着公正。獬豸(xiè zhì)是上古神话传说中的神兽,其原型是羊。“獬豸,一角之羊也。”其形状如羊,额上一角,双目有神,懂人言,知人性,能辨是非曲直。《墨子》中就有关于齐庄公让獬豸来断案的故事。
⑦有学者研究指出,法制其实起源于远古的游牧部落。其原初的情境是:判案都在祭祖的祠堂内进行,让那些作案者在祖先神灵的威慑下产生悔过之心。獬豸的原型其实是佩戴羊角和羊面具的巫师。由于獬豸是公平正义的象征,后世御史等执法官吏戴的帽子又称为“獬豸冠”。本文主要从哪几个方面说明了“羊”的文化象征意义?
指出本文的说明顺序,并找出关键性词语。
第⑤段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请结合文意分析其作用。
2015年又值羊年,一些“十羊九不全”的“羊年厄运”说法也悄悄在民间流传开来。请结合文章相关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读书莫忘做笔记》一文,回答小题。(共8分)
读书莫忘做笔记
汤欢
①做笔记是读书的重要方法,是读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读书时,左边是书,右边是笔记本,遇到好词佳旬随手摘抄,心有所感便顺势写下,既能加深印象.积累知识,亦方便日后检索,为作文治学打下基础。
②前人读书治学,多有做笔记的习惯,学问也常常从笔记本中来。顾颉刚先生一生治学,勤于做读书笔记,从1914年至1980年逝世,做笔记的习惯从未间断,60余年积累笔记近百册,共四五百万言。他所从事的古史研究需大量考据,做笔记是他治学研究、著书立说的基础。他认为笔记既多,以之汇入论文,则论文充实矣:作文既多,以之灌于著作。则署作不朽矣。
③钱钟书读书也爱做笔记,从上世纪30年代到90年代一直坚持,单是外文笔记就达200多本、3 5万多页。据杨绛所言,他的笔记本从国外到国内,从上海到北京,从一个宿舍到另一个宿舍。从铁箱、木箱、纸箱。以至麻袋、枕套里出出进进。其笔记不仅数量惊人,内容也广袤博杂,从精深博雅的经史子集,到通俗的小说院本、村谣俚语和笔记野史.古今中外,无所不容。把这些笔记前后参照、相互引证、融会贯通后,才有了如《管锥鳊》里那汪洋恣肆、行走于东西之间游刃有余的文章。
④蔡元培晚年总结自己读书多年却“没什么成就”,原因之一是“不能勤于做笔记”。他说自己读书虽然只注意于他所认为“有用的或可爱的材料”,“但往往为速读起见,无暇把这几点摘抄出来,或在书上做一点特别的记号”,这样的后果是不易检索,需要用的时候“几乎不易寻到”。
⑤可见,对于治学之人.做笔记是读书应有的步骤:而对于普通读者来说,做笔记亦是一种值得吸取的方法。不管读书是为长见识,为陶冶性灵,还是只为娱乐消遣,遇到有趣、有启发、有感于心的文字则随手记之,这文字便会在我们内心加深一层印象:日久天长.这笔记本便成了我们平日读书精华之积累,是我们知识丰富、心灵成长的记录.是一种珍贵的纪念。
⑥做笔记固然重要,但经常温故笔记更重要。虽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但只记笔记却不温习,一样容易遗忘,时常巩固方能加深记忆。需要用时才能信手拈来:此外,温故而知新,在翻阅读书笔记时,往往能够前后贯通,发现新的问题。钱钟书当年就常常爱翻阅一两册中文或外文笔记,把精彩的片段读给杨绛听。
⑦读书思考,随手记之,同时不忘时常温故,无论对于治学之人还是普通读者,这习惯都值得我们承袭并坚持。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文章③④段除了运用举例论证方法外,还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2分)
文章第⑥段能否删去,请简述理由。(2分)
读完本文之后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在日常学习中是怎样做读书笔记的?(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