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在完成一个反射活动的过程中,兴奋要经过的神经元越多完成反射的时间越长 |
B.若用一定的刺激作用于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出神经,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 |
C.神经细胞兴奋时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大 |
D.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膜外电荷的移动方向相一致 |
某植物绿叶经光照24小时后,然后脱色用碘处理,结果有锡箔覆盖的位置不呈蓝色而不被锡箔覆盖的部位呈蓝色。该实验证明
(1)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2)光合作用需要光(3)光合作用放出氧气(4)光合作用制造淀粉
A.(2)(4) | B.(1)(4) | C.(2)(3) | D.(1)(3) |
在图示大型圆底烧瓶内湿润的泥沙中,插有几根新鲜尚未长出新叶的枝条和一支试管,试管中盛有适量氢氧化钠溶液,烧瓶口紧包着一个小气球,使烧瓶刚好浮在大烧杯的水中某一位置。隔一天观察,可发现烧瓶
A.漂浮在水面 | B.沉到大烧杯底 |
C.仍悬浮 | D.都有可能 |
将一植物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置于室外进行培养,用CO2浓度测定仪测得了该玻璃罩内CO2浓度的变化情况,绘成下图曲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①BC段较AB段CO2浓度增加减慢,是因为低温使植物呼吸作用减弱
②CO2浓度下降从DE段开始,说明植物开始进行光合作用
③FG段CO2浓度下降不明显,是因为气孔关闭,叶片对CO2的吸收减少
④H点CO2浓度最低,说明此时植物对CO2的吸收最多,光合作用最强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如图表示“叶绿体中光合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改进装置,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应向培养皿中倒入层析液 |
B.应将滤液滴在a处,而不能滴在b处 |
C.实验结果应得到四个不同颜色的同心圆(近似圆形) |
D.实验得到的若干个同心圆中,最小的一个圆呈橙黄色 |
下图表示某酶促反应反应物剩余量随pH及温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酶的最适温度是35℃ |
B.随着pH的升高,酶的活性先降低后增大 |
C.随着温度的升高,酶的最适pH不变 |
D.酶的活性受温度和pH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