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8分)一位媒体评论员说:“微博的出现可以说是互联网时代更深入人心的一种表现,每个人都有表达、沟通的欲望,而数字的限制给予了作家和普通网民不分高下的发言权,从而推进了草根文化的发展。草根文化是我国改革开放后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区别于雅文化、上流文化以及传统文化。如“段子”(指手机短信)就是典型的草根文化,其通俗性、娱乐性广为手机用户接受。但草根文化良莠不齐,不良信息沉渣泛起。
有人说:“草根文化”植根于群众,是先进文化的一部分,我们应该鼓励其发展。也有人认为“草根文化”长于民间,缺乏高雅,应控制其发展。
针对这两种观点,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谈谈你的认识。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实事求是”出自《汉书》。刘德是汉景帝刘启的儿子,他一生酷爱藏书,且对藏书脚踏实地刻苦钻研,很多人对其深为赞叹。东汉史学家班固在编撰《汉书》时对刘德的好学精神作了高度评价,赞扬刘德“修学好古,实事求是”。意思是说,刘德爱好古代文化,对古代文化的研究十分认真,总是在掌握充分的事实根据以后,才得出正确可靠的结论来。
材料二 随着历史的演进,后来的人将实事求是的含义演变为说话、办事符合实际情况,既不夸大,也不缩小。而毛泽东从中国革命实际出发对实事求是又作了全新的阐释,他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此后,实事求是就被视为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和灵魂,成为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
材料三 习近平在《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一文中从三个方面论述坚持实事求是的基本要求,即:坚持实事求是,最基础的工作在于搞清楚“实事”,就是了解实际、掌握实情;坚持实事求是,关键在于“求是”,就是探求和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坚持实事求是,必须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由班固到毛泽东再到习近平,“实事求是”含义变化的原因及意义。
(2)实践反复证明,坚持实事求是就能兴党兴国;违背实事求是,就会误党误国。运用把握思维的奥妙的知识,分析怎么样才能做到实事求是。[
(3)习近平认为,坚持实事求是,必须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运用所学生活与哲学知识,结合当前社会现实,谈谈你对习近平强调坚持群众路线是实事求是基本要求的理解。

“雄关漫道真如铁”“人间正道是沧桑”“长风破浪会有时”,习近平总书记在2012年11月29日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引用这三句诗,将中华民族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熔铸于百余年中国沧桑巨变的历史图景,展现于几代人为民族复兴奋斗的艰辛历程,令人感慨、催人奋进。
材料一 精神不可丢。历史表明,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的复兴,不仅需要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强大的科技实力作支撑,而且需要有生生不息的伟大中华民族精神来推动,正是这种伟大的民族精神,引领一个民族穿越“千年未有之变局”,战胜“千年未有之强敌”,把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开启了建设自己国家的伟大进程。在新的征程上,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困难,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的中华民族精神,始终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强基固本。
材料二 信心不可泄。习近平指出,此时此刻,我们距离“中国梦”的目标比任何时候都更接近,实现“中国梦”的信心比任何时候都更坚定。越是在这样的时刻,越是需要依靠人民群众,越是要立足实际、脚踏实地。在新的征程上,无论经历什么样的考验,我们都应当始终保持“中国信心”。
(1)有人认为: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结晶,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就是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对此观点予以评析。
(2)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材料二所蕴含的哲学道理。

(23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2014 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点》要求,各级政府要把政府信息主动公开工作作为推进依法行政的重要手段,不断扩大公开范围,细化公开内容。要制定信息发布、解读和回应整体方案,加强新闻发言人制度和政府网站、政务微博微信等信息公开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新闻网站、商业网站等媒体的作用。
材料二 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决策咨询机构认为,目前书店、图书馆正慢慢失去一些读者群,他们都转向网络和新型媒体的阅读。“低头族看手机,也算一种阅读,这样一种阅读不能抛弃,应把网络阅读也纳入阅读的范围,不能局限于传统的纸媒,未来的发展方向应该是要网络化、公共资源化,让更多的中低阶层的民众也能享受到数字化带来的快乐和魅力。”
(1)请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回答,我国各级政府坚持材料一做法的重要性。(13 分)
(2)结合材料二,请运用大众传媒和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有关知识回答,读者转向网络和新型媒体的阅读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10 分)

(29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习近平主席于2013 年10 月7 日在出席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指出,为了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经济长远发展问题,必须坚定推动结构改革,宁可将增长速度降下来一些。任何一项事业,都需要远近兼顾、深谋远虑,杀鸡取卵、竭泽而渔式的发展是不会长久的。
(1)某班结合上述材料组织小组讨论,有同学认为,如果我国实现生态拐点,势必会影响经济发展速度。请运用科学发展与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的知识谈谈你对此看法。(13 分)
(2)请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知识回答,材料中“杀鸡取卵、竭泽而渔式发展”的做法有哪些危害性?(7 分)
(3)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的知识,简要分析材料中提出关于解决中国经济长远发展问题的论述的重要意义。(9 分)

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1945年,七大
第一次在党章中系统阐述群众路线问题
添加了“为人民群众服务,巩固党与群众关系,理解并及时反映人民群众需要,向人民群众解释党的政策”。
1956年,八大
第一次出现了“群众路线”的提法
在原“为人民服务”的基础上,增添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1982年,十二大

首次在党章中加写“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1992年,十四大
第一次系统完整的反映在党章中
提出“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

材料一中国共产党建党93年、执政65年来,多次修改党的群众路线在党章中的表述,及时把党的群众路线的实践创新、理论创新成果体现在党章内。
材料二 2013年下半年,某省政府按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要求,创造性地开展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通过委托近8000名驻村干部向重点帮扶2571个村的“两委”班子成员和农民群众问计求策,虚心向群众问计、诚心听群众评议、真心为群众解难。
(1)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一,阐释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是怎样发展的。
(2)结合材料二,从公民政治参与的角度,谈谈该省坚持群众路线开展工作的依据。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