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2月16日,刚刚卸任的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得克萨斯州的一个庄园里举行了一场慈善晚宴,旨在为非洲贫困儿童募捐,应邀参加的都是富商和社会名流。在晚宴将要开始的时候,一位老妇人领着一个女孩来到了庄园的入口处,小女孩手里捧着一个看上去很精致的瓷罐。
守在庄园入口处的保安安东尼拦住了这一老一小。“欢迎你们,请出示请柬,谢谢。”安东尼说。
“请柬?对不起,我们没有接到邀请,是她要来,我陪她来的。”老妇人抚摸着小女孩的头对安东尼说。
“很抱歉,除了工作人员,没有请柬的人不能进去。”安东尼说。
“为什么?这里不是举行慈善晚宴吗?我们是来表示我们的心意的,难道不可以吗?”老妇人的表情很严肃,“可爱的小露西,从电视上知道了这里要为非洲的孩子们募捐,她很想为那些可怜的孩子做点事,决定把自己的储钱罐里所有的钱都拿出来。我可以不进去,真的不能让她进去吗?”
“是的,这里将要举行一场慈善晚宴,应邀参加的都是很重要的人士,他们将为非洲的孩子慷慨解囊。很高兴你们带着爱心来到这里,但是,我想这种场合不适合你们进去。”安东尼解释说。
“叔叔,慈善的不是钱,是心,对吗?”一直没有说话的小女孩露西问安东尼。她的话让安东尼愣住了。
“我知道受到邀请的人有很多钱,他们会拿出很多钱,我没有那么多,但这是我所有的钱啊,如果我真的不能进去,请帮我把这个带进去吧!”小女孩露西说完,将手中的储钱罐递给安东尼。
安东尼不知道是接还是不接,正在他不知所措的时候,突然有人说:“不用了,孩子,你说得对,慈善的不是钱,是心!你可以进去,所有有爱心的人都可以进去。”说话的是一位老头,他面带微笑,站在小露西身旁。他躬身和小露西交谈了几句,然后直起身来,拿出一份请柬递给安东尼:“我可以带她进去吗?”
安东尼接过请柬,打开一看,忙向老头敬了一个礼:“当然可以了,沃伦•巴菲特先生。”
当天慈善晚宴的主角,不是募捐倡议者安南,不是捐出300万美元的巴菲特,也不是捐出800万美元的比尔•盖茨,而是仅仅捐出30美元零25美分的小露西,她赢得了最多最热烈的掌声。而晚宴的主题标语也变成了这样一句话:“慈善的不是钱,是心。”第二天,美国各大媒体纷纷以这句话作为标题,报道了这次慈善晚宴。看到报道后,许多普普通通的美国人纷纷表示要为非洲那些贫穷的孩子捐赠。请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用得很精彩,分别说说它们有什么表达效果。
(1)小女孩手里捧着一个看上去很精致的瓷罐。
(2)他躬身和小露西交谈了几句。不邀而至的小露西为什么会以30美元零25美分获得本次慈善晚宴的主角?
谈谈你对“慈善的不是钱,是心”这句话的理解。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三手烟”的危害
唐承革
①说起吸烟,人们认为它只是对那些直接吸烟(一手烟)的“烟民”,或被动吸烟(二手烟)的“被害者”的健康有危害。现在,有研究发现,“三手烟”对人的健康同样有害。最先提出“三手烟”概念的是美国波士顿“麻州儿童综合医院”的专家们。他们首先发表了“三手烟”对婴幼儿健康造成危害的论文。他们的研究证明即使吸烟者将烟熄灭几个小时甚至几天后,室内的家具、地毯、墙壁、衣物等物件表面上仍会残留着吸烟过程中散发出来的有毒物质,这些有毒物质附着在人的身上,对儿童的健康有很大影响,也会伤害到长时间处于这样环境下成人的呼吸系统。后来研究证明,“三手烟”中的有毒物质对任何年龄阶段的人来说,都有造成癌症的影响,长期在这种环境下生活、工作,哪怕从未接触过烟草,患肺癌的概率要比在不受烟草侵害的室内增加3倍。
②“三手烟”中所含的有毒成分包括氢氰酸、丁烷、甲苯、砷、铅、一氧化碳、放射性元素钋—210和其他十余种高度致癌的化合物。虽然不少烟民为了不危害别人,到露天空旷处和允许吸烟的场所吸烟,或当家人特别是孩子不在家时吸烟。但是即使如此,也不足以防范“三手烟”的危害:如果在室内吸烟,开窗或开风扇无法完全清除“三手烟”,吸烟散发出来的有害物质,很容易滞留在墙壁、家具甚至吸烟者头发和皮肤上,旁人进入室内,就等于在吸“三手烟”;即使到室外吸烟,吸烟者身上和口腔中残留的有害物质也会被带回室内,污染室内的空气。致癌物质会在肺部“逗留”,一旦人过度疲劳、营养不良或机体免疫力迅速下降,就很有可能引发肺癌。
③成年人由于抵抗能力较强,“三手烟”对他们的危害短时间内还不明显,“三手烟”最大的受害者是儿童。这是因为:(一)儿童的体重相对成人低,同样水平的有毒物质对儿童的危害更大;(二)儿童处在生长发育的特殊时期,对有害物质的抵抗能力远远低于成人;(三)婴幼儿和儿童如果在吸过烟的环境里“摸爬滚打”,他们的手上、身上便会沾染这些有害物质,甚至有可能“吃下”一些。
④针对“三手烟”,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格奥尔·马特等研究人员曾做过一项研究,对象是49名不满13个月大的婴儿。他们发现,即使父母只在室外吸烟,他们居室的空气和尘埃中还是能够发现尼古丁。检测婴儿的尿液和毛囊的尼古丁结果表明,被动吸入父母“三手烟”的婴儿,其体内尼古丁含量比不吸烟家庭的婴儿高7倍。一些研究表明“三手烟”会引起婴幼儿呼吸系统的问题,增加婴幼儿患急性支气管炎、哮喘的几率。
(选择《百科知识》2012年2期)请根据第①段的介绍给“三手烟”下定义。
请概括第②段的内容。
下面句中划线字能否去掉?为什么?
成年人由于抵抗能力较强,“三手烟”对他们的危害短时间内还不明显,“三手烟”最大的受害者是儿童。文章最后一段主要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从人们只认识到“一手烟”“二手烟”的危害谈起,既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又体现了本文写作的必要性。 |
B.文章第②段开头具体列举了“三手烟”中所含的多种有毒成分的名称,有助于引起读者对“三手烟”危害的重视。 |
C.第②段结尾,“致癌物质会在肺部‘逗留’”一句中“逗留”一词有有拟人意味,使语言增添了几分生动性。 |
D.第③段先后从儿童的体重特点、行为方式、抵抗能力等方面说明了儿童是“三手烟”最大受害者的原因。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举世无双的珍品
【德】威塞尔
①“这颗钻石精美绝伦,是本店最贵重的宝石。”珠宝商本德尔向顾客介绍着。
②“你喜欢不喜欢这颗钻石,亲爱的?”那位男顾客温情脉脉地问站在他身旁的少妇。
③衣着华丽的少妇一脸不高兴的样子:“还问我喜欢不喜欢!这么精美的钻石,我还从来没见过呢……”
④“这颗钻石多少钱?”男顾客问。
⑤本德尔的心都有点颤抖了,“这颗钻石的价格肯定不会低哟。”本德尔的口气是试探性的。
⑥“那当然哕。”男顾客不屑地说,“到底多少钱?”
⑦本德尔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仿佛要费很大力气才能说出这个数目似的:“十万。”
⑧那位衣着华贵的女顾客“啊”了一声,大睁着一双美丽的眼睛瞧着她身边的男人,而男顾客仿佛没怎么犹豫就问道:“我可以用支票付款吗?”本德尔好半天没有回过神来。“怎么?”男顾客显出不高兴的样子,“您该不会以为我会把十万马克的现金带在身上吧?”本德尔怔怔地望着面前的顾客,好半天才说:“当然不是。不过您是知道的,为了安全起见,我们必须对支票进行验证。你们请到会客室稍等片刻!”本德尔把这一对男女让进了会客室,男顾客拿出一张支票填好之后交给了他,本德尔只看了一眼支票上的签名就把它递给了一个女营业员。签名是“卡尔·舒尔曼”。
⑨十分钟之后本德尔就放下心来了,支票完全正常。他暗自在心里笑了——像这样的生意可不是每天都有啊。这颗钻石确实价值千金,而且做工也极其考究,然而遗憾的是这颗钻石有一点小小的瑕疵,就是因为这一点点美中不足,使钻石的身价一落千丈。好在这点瑕疵外行人是看不出来的,只有宝石专家才能发现。现在,本德尔不仅将它按正品价卖出去了,甚至还加了四万马克。他知道,这样的机会千载难逢。
⑩几个星期后的一天,珠宝店里又走进了那个叫卡尔·舒尔曼的男人。本德尔一眼就认出了他,顿时心跳加速,难道他发现了……
(11)卡尔·舒尔曼从口袋里掏出一张名片递给本德尔:“这是我们的新地址。今天我来是为了一件事。自从我妻子从您这儿买了那颗钻石后,整天话不离钻石。这倒使我犯难了,怕是再也找不到能够让她更高兴的礼物了。我想如果能再送她一颗一模一样的钻石,她肯定会非常高兴的。价钱我不在乎。”
(12)“这恐怕是不可能的,”本德尔叹了口气说,“世界上是不会有两颗完全相同的钻石的。”
(13)“那就太遗憾了。”舒尔曼怅然若失,“那你们同行之间有没有往来,能不能跟他们联系联系?”
(14)“有,有,先生,我们都有联系的。”本德尔先生高兴得简直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15)“那太好了,如果您找到了请跟我电话联系。”
(16)本德尔派人四处查访。几个月过去了,被派出去的人当中终于有一个从缅甸打来了电话,说他在仰光发现了一颗符合要求的钻石。本德尔先生对着话筒发了话:“一定要弄到手,不管多少钱!”
(17)当本德尔用三十五万马克将这颗钻石买到手之后,简直欣喜若狂,可是他总觉得与卖给舒尔曼的那颗有点相像,于是他又请来了原来那位珠宝鉴定专家。
(18)这位专家一看见宝石就禁不住叫了起来:“咦,这颗钻石不是已经卖掉了吗?”
(19)“您搞错了!您讲的那颗早就卖掉了,这是另外一颗。”专家仔细地察看了钻石后说:“确切的鉴定结果过两天才能出来,不过我记得那颗钻石也是在这个位置有一点瑕疵——如果真是这样,那就肯定是同一颗钻石!”
(20)本德尔先生的脸刷地一下全白了,他慌了神,一步跨到电话机旁拨了舒尔曼的电话号码。话筒里传来了一位女性的声音:“你好,这里是豪华大酒店……非常遗憾,舒尔曼先生和他的妻子两天前就走了,他们没有留下新地址……”请在空格内把故事情节补充完整。(2分)
|
||||||||||
![]() |
![]() |
|||||||||
|
||||||||||
![]() |
||||||||||
A.第⑤段中“本德尔的心都有点颤抖了”,是因为有人开口问价那颗钻石,让他激动不已。 |
B.第⑨段中划线的句子破折号的作用是解释说明。 |
C.第⑩段中卡德尔心跳加速的原因是他再次看到了熟悉的大买主,这让他很激动。 |
D.这篇小说通过受骗上当的买家设计教训商家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商业欺诈行为害人更害己啊。 |
阅读《我长大了》完成小题。
我长大了
小的时候想长大,于是盼着早些进入中学,早些成为大人。
终于考进了心目中理想的中学。带着一份喜悦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进中学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成为中学生并不代表你成为大人。”
于是,我继续等着“长大”的到来。
在脸上发现了第一颗青春痘,带着一份期盼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有青春痘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青春痘并不证明你长大。”
渐渐,“长大”在繁忙的学业中被淡忘了。
后来,搬了家。家与车站有一段很长的路,于是邻家的孩子总是用自己的自行车捎我一段。
那是一个阴雨蒙蒙的清晨.雾气很重,路上很滑。一不小心,邻家孩子的自行车撞倒了人,我被重重地摔在地上。没有等我反应过来,邻家的孩子已扶起自行车逃之夭夭。我终于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这样的事还是走了为好,但是,当我要起步时,却发现被撞的是位瘦小的老太太。
许多人围了过来。我有些惭愧,于是,我低着头帮老太太拾起散落在地上的菜。突然在人群中我竟发现了父亲那深邃的目光。我开始害怕,今天闯这样的祸,回去会怎样呢?
我把老太太送回家,才发现她的儿女并不孝。老太太丝毫没有责备我的意思,她只是说她很寂寞。于是,我说,我会常常去看她。
我并不想敷衍她,我决定这么做。
然而,我不知道如何面对父母。 小心翼翼地回到家,准备先做“乖宝宝”,然后再坦白交代,想来会少些责骂。 晚饭桌上,气氛并不如想像的恶劣,而且桌上也多了几样我爱吃的小菜。 吃饭时,我小心地边吃边看着父亲。父亲很和蔼,不时夹菜给我。我等待着父亲的训斥,而父亲却只是询问了老婆婆的情况,嘱咐我一定要多陪陪老婆婆。
依然记得那天父母在睡前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的话:“孩子,你懂得了什么叫责任。”我终于感觉到父母承认了我的长大;我也终于明白,长大并不像考上中学那么容易,也不像长青春痘那么简单。长大,意味着承担责任。 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第一段“小时候想长大”中“想长大”的具体内容是
文中画线句子是描写,作用是
文中说:“此时,已有很多人围拢来。我有些惭愧……”“我”为什么会“有些惭愧”?
“气氛并不如想像的恶劣”,而“我”想像中会有怎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像?
“我”曾认为上中学就是“长大”,是把作为长大的标准;后来,“我”认为长青春痘就是“长大”,是把作为长大的标准;最后,我终于意识到衡量是否长大的真正标准,那就是
试结合选文的最后一小节谈谈你对这一标准的理解:
阅读《鲁迅自传》回答下面的问题
我于一八八一年生于浙江省绍兴府城里的一家姓周的家里。父亲是读书的;母亲姓鲁,乡下人,她以自修得到能够看书的学力。听人说,在我幼小时候,家里还有四五十亩水田,并不很愁生计。但到我十三岁时,我家忽而遭了一场很大的变故,几乎什么也没有了;我寄住在一个亲戚家里,有时还被称为乞食者。我于是决心回家,而我底父亲又生了重病,约有三年多,死去了。我渐至于连极少的学费也无法可想;我底母亲便给我筹办了一点旅费,教我去寻无需学费的学校去,因为我总不肯学做幕友或商人,——这是我乡衰落了的读书人家子弟所常走的两条路。
其时我是十八岁,便旅行到南京,考入水师学堂了,分在机关科。大约过了半年,我又走出,改进矿路学堂去学开矿,毕业之后,即被派往日本去留学。但待到在东京的豫备学校毕业,我已经决意要学医了。原因之一是因为我确知道了新的医学对于日本维新有很大的助力。我于是进了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了两年。这时正值俄日战争,我偶然在电影上看见一个中国人因做侦探而将被斩,因此又觉得在中国医好几个人也无用,还应该有较为广大的运动……先提倡新文艺。我便弃了学籍,再到东京,和几个朋友立了些小计划,但都陆续失败了。我又想往德国去,也失败了。终于,因为我底母亲和几个别的人很希望我有经济上的帮助,我便回到中国来;这时我是二十九岁。
我一回国,就在浙江杭州的两级师范学堂做化学和生理学教员,第二年就走出,到绍兴中学堂去做教务长,第三年又走出,没有地方可去,想在一个书店去做编译员,到底被拒绝了。但革命也就发生,绍兴光复后,我做了师范学校的校长。革命政府在南京成立,教育部长招我去做部员,移入北京;后来又兼做北京大学,师范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的国文系讲师。到一九二六年,有几个学者到段祺瑞政府去告密,说我不好,要捕拿我,我便因了朋友林语堂的帮助逃到厦门,去做厦门大学教授,十二月走出,到广东做了中山大学教授,四月辞职,九月出广东,一直住在上海。
我在留学时候,只在杂志上登过几篇不好的文章。初做小说是一九一八年,因为一个朋友钱玄同的劝告,做来登在《新青年》上的。这时才用“鲁迅”的笔名;也常用别的名字做一点短论。现在汇印成书的有两本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一本论文,一本回忆记,一本散文诗,四本短评。别的,除翻译不计外,印成的又有一本《中国小说史略》,和一本编定的《唐宋传奇集》。鲁迅按的顺序,分四段分别叙写了自己的、、及创作和著述的情况。
“我一回国,就在浙江杭州的两级师范学堂做化学和生理教员,第二年就走出, 到绍兴中学去做教务长,第三年又走出,没有地方可以去,想在一个书店去做编译员,到底被拒绝了。”想一想词语“第二年就走出”“第三年又走出”“到底被拒绝了”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到一九二六年,有几个学者到段祺瑞政府去告密,说我不好,要捕拿我……”含蓄地交代了一个什么样的重大事件?作者是用什么样的语气表达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3分)
作者为什么学医,又为什么弃医从文?(用原文回答)
谈谈你对鲁迅人生道路选择的看法以及你所得到的启示。
白鹅(节选)
鹅,不拘它如何高傲,我们始终要养它,直到房子卖脱为止。因为它对我们,物质上和精神上都有贡献,使主母和主人都喜欢它。物质上的贡献,是生蛋。它每天或隔天生一个蛋。篱边特设一堆稻草,鹅蹲伏在稻草中了,便是要生蛋了。家里的小孩子更兴奋,站在它旁边等候。它分娩毕,就起身,大踏步走进屋里去,大声叫开饭。这时候孩子们把蛋热热的捡起,藏在背后拿进屋子来,说是怕鹅看见了要生气。鹅蛋真是大,有鸡蛋的四倍呢!主母的蛋篓子内积得多了,就拿来制盐蛋。炖一个盐鹅蛋,一家人吃不了!工友上街买菜回来说:“今天菜市上有卖鹅蛋的,要四百元一个,我们的鹅每天挣四百元,一个月挣一万二,比我们做工的还好呢,哈哈,哈哈。”我们也陪他一个“哈哈,哈哈。”望望那鹅,它正吃饱了饭,昂胸凸肚地,在院子里跨方步,看野景,似乎更加补神气了。但我觉得,比吃蛋更好的,还是它的精神的贡献。因为我们这屋实在太简陋,环境实在太荒凉了,生活实在太岑寂了。赖有这一只白鹅,点缀庭院,增加生气,慰我寂寥。用“”画出这段文字的中心句。(1分)
从第三句到段尾可分为两层,请在文字中用“//”划好,并概括好层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对白鹅的态度是怎样的?
用“”划出神态描写的句子。(1分)
倒数第二句中“实在太”连用三次,构成了排比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