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甲为小岛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有人向小岛引入一定数量的卷尾鬣蜥(主要以沙氏变色蜥和较大的地面节肢动物为食),跟踪调查该生态系统及其对照组的变化,发现沙氏变色蜥和网蜘蛛的数量变化较大(见图乙),而其它生物数量变化相对较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沙氏变色蜥处于第三营养级,其与卷尾鬣蜥的种间关系是竞争 |
B.引入卷尾鬣蜥后,沙氏变色蜥的主要活动范围从树基部向上转移,群落的垂直结构发生改变 |
C.引入卷尾鬣蜥后,网蜘蛛的数量变化趋势是减少 |
D.引入卷尾鬣蜥后,小岛生态系统将遭到破坏 |
用某种药物处理大鼠,其肝细胞受到刺激开始细胞分裂,导致肝体积增大。当药物作用停止后,发生凋亡的肝细胞数量会明显增加,使得一周之内大鼠的肝就恢复到原来的大小。对此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机体可通过调节细胞凋亡和细胞增殖的速率来维持组织器官细胞数量的稳定 |
B.在细胞分裂和细胞凋亡过程中均发生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
C.肝脏体积增大过程中,细胞的物质运输效率降低 |
D.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
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需要吸收更多的葡萄糖才能维持其生长和增殖。最新研究发现,如果限制体内谷氨酞胺(一种氨基酸)的含量,就可以使癌细胞无法正常吸收葡萄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但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 |
B.癌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是谷氨酞胺减少而导致的 |
C.癌细胞在增殖过程中正常基因突变为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
D.癌细胞在合成吸收葡萄糖的载体蛋白时可能需要谷氨酞胺 |
下图是生物体内能量供应及利用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过程一定伴随O2的释放,D过程不需要O2的直接参与
B.A过程产生的ATP可用于B过程中C3的还原
C.A、C中合成ATP所需的能量来源不相同
D.C过程葡萄糖中的化学能全部转移到ATP中
下列关于酶和ATP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都含有C、H、O、N、P五种元素
B.细胞质基质中有催化葡萄糖分解的酶
C.在酶的作用下,ATP中远离A的那个高能磷酸键最易水解,并释放大量能量
D.叶肉细胞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叶绿体和线粒体等
某些植物在早春开花时,花序细胞的耗氧速率高出其他细胞100倍以上,但单位质量葡萄糖生成ATP的量却只有其他细胞的40%,此时的花序细胞
A.主要通过无氧呼吸生成ATP | B.产生的热量远多于其他细胞 |
C.线粒体基质不参与有氧呼吸 | D.没有进行有氧呼吸第三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