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建筑师布鲁内莱斯基在1420——1436年间为佛罗伦萨大教堂建造了一个41米宽、106米高的大圆顶,不再完全封闭,而是在上面开有让阳光照射进来的窗洞。对该设计的意图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启蒙运动的光辉照耀人们前进 | B.欧洲已告别专制迎来新的曙光 |
| C.新宗教理念开始支配人类行为 | D.体现人类摆脱束缚奔向自由的精神 |
1840年6月2日,英军入侵浙江舟山的沈家门港口。一位官员不以为意地说:“广州禁烟,夷船被迫来此,此处将成贸易大码头,我等将加俸了。” 这一言论从根本上说明( )
| A.未深入认识鸦片的危害 |
B.清朝官员的愚昧无知 |
| C.缺乏对世界潮流的认识 |
D.清朝专制制度的腐朽 |
《中华文化史》一书写道:“这一时期民本思潮的重心有二:在人类与自然关系(天一人)方面,突出人的地位;在人类社会关系(君一民)方面,强调民的作用。”这一时期()
| A.百家争鸣局面出现 | B.儒学正统地位确立 |
| C.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 D.儒家思想趋向新启蒙 |
墨子认识到劳动是人的本质,人类社会只有从事物质生产才有物质生活,墨子对发展农业提出了一些方法建议。首先,应当开垦荒地。“田不辟,少食。”“安国之道,道任地始。地得其任,则功成;地不得其任,则劳而无功。”材料中墨子的观点表明()
| A.土地能不能得到合理使用,能不能充分发挥效力,是农业生产能否发展的关键 |
| B.小生产阶层希望过上安定生活的愿望 |
| C.统治者应该不违农时 |
| D.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生活悲惨困苦 |
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指出:“人之得以其姓名与于中正之品藻者鲜也,非名誉弗闻也,非华族弗与延誉也。故晋、宋以后,虽有英才勤劳于国,而非华族之有名誉者,谓之寒人,不得与于荐绅之选。”材料反映的选官制度()
| A.将读书、考试、做官结合起来 |
| B.实现了“公天爵于天下,而奖斯人以同善之道” |
| C.是两汉察举制度的延续和发展 |
| D.在民间普及了孝的观念,保障了社会的稳定 |
一些历史学家认为,美国和巴西在19 世纪经济发展中产生的巨大差异,是由两个国家并入全球经济的不同方式造成的。下列与此研究视角相同的是( )
| A.英国代议制的确立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前提 |
| B.工业革命后,物质享受至上成为许多人的生活目标 |
| C.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
| D.斯大林模式是在资本主义包围下进行经济建设的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