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上海世博会场馆的建设充分体现了生态、环保、节能的设计理想。为了减少临时场馆拆除后的建筑垃圾,样板组团项目所用的建筑与装修材料都能够回收并能够再次利用。永久场馆世博会中心业秉承着“绿色、节能、环保”的设计宗旨,通过朴素而有效的技术手段,对能源、水消耗、室内空气质量和再生材料的使用等多方面进行控制,使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绿色建筑。世博会这一设计理念体现了持续发展、科学发展的主题 ,对现代中国的经济建设提供了借鉴作用。世博会的设计理念表明 ( )
①文化由一定的经济发展状况决定
②文化起着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
③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④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 A.①④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
中国最早的哲学家老子、孔子、墨子、孟子以及西方哲学家都曾默想和探究“天”的道理。德国哲学家康德说,世界上最使人惊奇和敬畏的两样东西就是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哲学开始于仰望天穹”,这句话生动形象的说明()
| A.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 B.哲学发展与大自然无关 |
| C.一切科学知识都是处理与外部世界关系的结果 | D.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从哲学开始 |
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以前,西医外科手术都是在没有麻醉的情况下进行的,不仅增加了病人的痛苦,甚至会导致昏厥、休克和死亡。实现“刀下无痛”,一直是医学界的梦想之一。一代又一代的医生尝试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尽可能地减轻病人外科手术的痛苦,但效果都很有限。直到化学止痛剂一氧化二氮和乙醚的发现、成功使用和推广,医学才真正进入无痛手术时代。
上述材料说明()
①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②认识是适应实践的需要产生的
③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④获得正确的认识意味着认识过程的结束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
中国总理在英国剑桥大学做题为《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的演讲,指出:“我之所以强调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就是因为世界在变,中国也在变”。这是对中国改革开放带来巨大发展的肯定,其中包含的深刻这里是()
①认识对象在变化发展,不能囿于静止的观点而无视其变化
②认识对象的改变,必然引起人们认识的改变
③看问题观点的改变,是认识结论变化的前提和基础
④看问题观点的不同,会导致对客观事物判断的差异
|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1991年冬天,英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罗伦兹教授用计算机模拟天气预报实验时,发现了一个令人惊讶的现象。他使用同台计算机和相同的计算程序,仅仅是第二次输入数据时四舍五入了小数点后的一个小小数值,其结果却大相径庭。令罗伦兹教授目瞪口呆:一个是晴空万里,一个是倾盆大雨。这种细微的误差造成巨大差异的结果会反复重演,真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这一事实表明()
| A.真理和谬误是截然对立的 | B.真理超出自己的适用范围就会转化为谬误 |
| C.真理和谬误的转化是无条件的 | D.真理可以转化为谬误,谬误不能转化为真理 |
在美学中总要谈到“移情”现象,即“情景交融”,比如我们高兴时,仿佛骄阳在笑,青松在招手,花儿也在点头;悲伤时,又觉得雨如泪,风如咽。“移情”的说法体现的哲学观点是()
| A.意识是人脑机能 | B.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形成的主观映像 |
| C.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 D.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