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探究提高生态园内蔬菜产量的科学方法,同学们选择萝卜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实验。他们在三个温室中分别种植了相同的萝卜幼苗,温室内的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控制情况如下表所示(每个温室的光照、土壤、水分等其他条件均相同):
温室 |
A |
B |
C |
二氧化碳浓度 |
0.03% |
0.1% |
0.1% |
温度 |
20℃ |
20℃ |
30℃ |
①为探究温度对萝卜幼苗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他们应选择__________两组进行对照实验。
②温室B中的萝卜幼苗比温室A中的萝卜幼苗长得快。其原因是温室B内______________。
③经实验探究,他们认为夜晚适当降低温室内的温度,也可以提高蔬菜的产量。原因是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同学想知道一粒花生的种子含有多少能量,利用食物燃烧放出的热能使水温升高的方法来测定.她找到了重量相近的3粒花生做了如下实验。已知1毫升水每升高l℃需要吸收4.2焦(能量单位)的热能.实验结果如下:
序号 |
水量(毫升) |
燃烧前的水温 (℃) |
燃烧后的水温 (℃) |
温度差(℃) |
用了多少能量 (焦) |
1 |
30 |
18 |
71 |
53 |
A |
2 |
30 |
21 |
73 |
52 |
6552 |
3 |
30 |
22 |
76 |
54 |
6804 |
(1)这位同学探究的问题是
(2)为了使实验结果的数据更加准确,这位同学设置了,所得的多个数据应取值,A处的数据是。
实验设计:
观察下图,大胆猜想并设计一个实验,验证蝗虫的呼吸器官在头部还是在胸腹部。
⑴假设:
⑵材料、用具:
⑶实验过程:
⑷结果预测:
这是一位同学写的一份关于探究 “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报告,由于被水浸渍,一些地方字迹已经看不清楚(题目中画横线处),请将它补充完整,并回答他所提出的问题。
实验内容: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提出问题:鼠妇是喜欢黑暗生活吗?
做出假设:
制定计划:⑴材料用具:20只鼠妇,湿润的土壤,纸盒一个,纸板、玻璃板各一块。
⑵实验装置:在纸盒里放上一层湿润的土壤,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上透明玻璃
板,一侧盖上黑色纸板。这样,在盒里就形成了和两种环境。
实施计划:⑴将鼠妇放入纸盒中,两侧的中央放入数量相等的鼠妇,静置2分钟。
⑵每分钟统计一次明亮处和黑暗处的鼠妇数目,统计8次。
实验记录: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下的鼠妇数目
环境 |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第四次 |
第五次 |
第六次 |
第七次 |
第八次 |
明亮 |
3 |
2 |
2 |
2 |
2 |
3 |
2 |
2 |
黑暗 |
17 |
18 |
18 |
18 |
18 |
17 |
18 |
18 |
得出结论: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鼠妇喜欢在的环境中生活。
问:这个实验的单一变量是什么?
为什么选用20只鼠妇而不用2只鼠妇呢?
下图是巴斯德著名的“鹅颈瓶”实验示意图。A瓶、B瓶内都装有肉汤,甲图表示A瓶煮沸,B瓶不作处理。一段时间后。一段时间后,其中一瓶仍然保鲜,另一瓶变质;接着,将保鲜那瓶的瓶颈打断(如乙图),数日后,瓶中肉汤也变质。请回答:
(1)甲图中肉汤仍保鲜的是瓶,而将其瓶颈打断后,变质的原因是空气中的进入瓶内。
(2)甲、乙两组实验所控制的变量都是
A.瓶子的大小 B.细菌的有无 C.肉汤的多少
(3)鹅颈瓶实验证实了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为此,巴斯德提出了保存酒和牛奶的法。
(4)在生态系统中,细菌和真菌作为____________________参与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
某生物兴趣小组对“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探究实验作了如下设计:
材料用具:装有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已高温灭菌)若干个、无菌棉棒、标签纸、培养箱
检测环境:手和教室的空气
实验设计:
第一步:取3个装有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已高温灭菌),编号为1、2、3,将标签贴在培养皿的底部;
第二步:取1支无菌棉棒,擦取某同学的手心,打开1号培养皿,将棉棒在培养皿上涂抹,盖好封严;打开2号培养皿,将其暴露在教室空气中约10分钟,盖好封严;3号培养皿不做任何处理。
第三步:将1、2、3号培养皿放置在培养箱中培养,每天观察一次,并作好记录
请根据上述实验设计,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第二步:取1支无菌棉棒,擦取某同学的手心,打开1号培养皿,将棉棒在培养皿上涂抹的过程叫做;
(2)设计3号的目的是,它最适合与号实验组合成对照试验,其实验变量是。
(3)科学地讲,3号是否可以作为1号实验的对照组(填能或不能)理由是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