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学者罗兹·墨菲在《亚洲史》中说:“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个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见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下列各项中属于宋朝“创新”表现的是
A.建立起地方监察机构 |
B.突破了“市”的时空限制 |
C.创制了木活字和铜活字 |
D.出现了新的文学体裁——“词 |
近年来,我国政府在2万多公里的边境线上大力组织实施“兴边富边行动”,以促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全面发展,这体现了
A.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B.我国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
C.国家的支持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根本原因 |
D.民族平等是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 |
下图是中国中央国家机构组织系统图。该组织系统最早形成于
A.1949年 | B.1954年 | C.1956年 | D.1978年 |
曾参加“—大”的代表陈公博后来到美国读书,用英文写了博士论文,“一大”的党纲作为附件置于论文之后。针对这份英文“党纲”,你认为
①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因为是“一大”的当事人所记,具有可信性
②不具备史料价值,因为英文写的党纲是为论文服务的,具有一定的主观性
③去伪存真,考证无误后,可作为史料使用
A.①正确、②③错误 | B.②正确、①③错误 |
C.①③正确、②错误 | D.③正确、①②错误 |
鸦片战争后,当洋货入侵较早的沿海和沿江地区,自然经济迅速解体的时候,广西西北地区90.45%的农民仍然穿自制土布,最能说明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近代中国经济极不平衡 | B.洋货进口数量不大 |
C.广西人民掀起了抵制洋货的爱国运动 | D.广西还买不到外国的棉纺织品 |
由于城市和商业经济的繁荣,出现了适应市民文化生活需要的世俗文学。根据这一历史现象我们可以推知
A.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 B.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
C.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 D.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产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