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看到月亮,一个小孩会形象地把它同日常生活中得某些东西联系起来;而一个远离故土的人会以“我寄愁心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抒发自己的离情别绪。这体现了( )
①认识活动是主观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和思索
②认识可以因为对同一个客观对象理解的不同而不同
③认识对象具有能动的反映特性,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④认识可以摆脱客观事物的原貌,实现认识对象的创新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粮店的职工对经理说:“经理,老鼠跑到油缸里去了。”经理问:“你把它捞上来了吗?”职工说:“没有,我把猫放进去了。”该职工的做法
A.是正确的,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 |
B.是正确的,坚持了按客观规律办事 |
C.是错误的,没有看到矛盾的特殊性 |
D.是错误的,没有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
“太极图”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是由黑白两个鱼形纹组成的圆形图案,俗称“阴阳图,该图看似简单,却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意蕴。其内涵主要有
①一分为二的观点
②绝对同一的观点
③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的观点
④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的观点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我们不仅要通过发展经济,做大社会财富这个‘蛋糕’,也要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把‘蛋糕’分好。”温总理有关“蛋糕”的生动比喻告诉我们,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就要
A.积极创造条件促使矛盾双方相互转化 |
B.重视量的积累去实现事物质的飞跃 |
C.坚持把两点论和重点论有机统一起来 |
D.善于抓住事物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 |
2010年1月,新版《汉英大词典》收录“躲猫猫”一词,译为“hide-and-seek”。“房奴”、“宅男”、“山寨版”等词也被收录。这说明:
①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②主观认识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
③价值观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导向作用
④任何认识都是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①④ | B.①② | C.②③ | D.③④ |
“对于知识创新时代的学生而言,最重要的能力不是回答问题,而是提出问题。”从哲学上讲,这说明
A.哲学起源于对实践的追问 |
B.矛盾的斗争性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
C.思维是存在的基础 |
D.要坚持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