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绵羊和乳牛被关在同一个畜栏里。有一次,牧人捉住猪,它大声嚎叫。绵羊和乳牛讨厌它的嚎叫,说:“他常常捉我们,我们并不大呼小叫。”猪回答道:“捉你们和捉我完全是两回事,他捉你们,只是要你们的毛和乳汁,但捉我,却是要我的命呢! ”这一寓言故事告诉我们( )
A.立场不同、所处环境不同的人,价值判断是不一样 |
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
C.价值观对社会、人生有导向作用 |
D.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
有关专家指出,农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就会有新的突破,真正走上产业化、现代化之路,必须大力发展以专业合作社为重点的合作经济组织,这是当前解决“三农”问题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工作。上述材料表明
A.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
B.生产力的变化发展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
C.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
D.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
网络的普及在信息交流上缩短了国与国之间、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给人们带来信息交流的极大便利,偌大的地球变成了一个小小的地球村。这说明
A.任何事物之间都是普遍联系的 |
B.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
C.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
D.联系是客观的,人们在事物联系面前无能为力 |
该图是中国月球探测工程形象标识,它以中国书法的笔触,抽象地勾勒出一轮圆月,一双脚印踏在其上,象征着月球探测的终极梦想,整体图形由一弧两点巧妙形成中国古文“月”字,写意的笔触旨在传达一种探索的信念。从哲学上看,该标识的创意表明
A.艺术创作完全是主观的,不具有任何客观基础 |
B.艺术创作是对客观事物直观的反映 |
C.意识的内容来源于客观世界 |
D.意识的能动作用就是意识的反作用 |
电影《手机》里有这样一句台词:“手机,如果不善加利用,就不再是手机,而是手雷。”显而易见,因为垃圾短信的泛滥,手机正在变成手雷。 这说明 ( )
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 |
B.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
C.矛盾双方有主次之分 |
D.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 |
知识更新的周期在18世纪需要80—90年,l9世纪则是 30—40年,20世纪70年代以前缩短为15—20年,70年代以后为5—10年,90年代以后则为3—5年。因此,未来社会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从哲学的角度来看,这说明
①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②认识是人们对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获得正确认识
④同一矛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
A.②③ | B.①④ | C.①③ | D.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