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乙、丙是三种微生物,下表Ⅰ、Ⅱ、Ⅲ是用来培养微生物的三种培养基。甲、乙、丙都能在Ⅲ中正常生长繁殖;甲能在Ⅰ中正常生长繁殖,而乙和丙都不能;乙能在Ⅱ中正常生长繁殖,甲、丙都不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
粉状硫 10g |
K2HPO4 4g |
FeSO4 0.5g |
蔗糖 10g |
(NH4)2SO4 0.4g |
H2O 100ml |
MgSO4 9.25g |
CaCl2 0.5g |
Ⅰ |
+ |
+ |
+ |
+ |
- |
+ |
+ |
+ |
Ⅱ |
+ |
+ |
+ |
- |
+ |
+ |
+ |
+ |
Ⅲ |
+ |
+ |
+ |
+ |
+ |
+ |
+ |
+ |
A.甲、乙、丙都是异养微生物
B.甲、乙都是自养微生物、丙是异养微生物
C.甲是固氮微生物、乙是自养微生物、丙是异养微生物
D.甲是异养微生物、乙是固氮微生物、丙是自养微生物
很多同学都曾尝试设计制作小生态瓶,但有相当一部分同学的设计并不成功。下面设计生态瓶应遵循的原理中,不合理的是( )
A.瓶内应加泥沙提供分解者 |
B.瓶内各种生物之间应有营养上的联系 |
C.应定时向瓶内通气,保证生物的有氧呼吸 |
D.生态瓶的稳定性取决于生物种类和数量的合理搭配 |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伴随物质而循环利用的 |
B.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时,能量就从非生物环境流入生物群落 |
C.一种蜣螂专以象粪为食,则该种蜣螂最多能获取大象所同化能量的20% |
D.当狼捕食兔子并同化为自身的有机物时,能量就从第一营养级流入第二营养级 |
稻田生态系统是四川盆地重要的农田生态系统,卷叶螟和褐飞虱是稻田中两种主要害虫,拟水狼蛛是这两种害虫的天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害虫与拟水狼蛛间的信息传递,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
B.精耕稻田和弃耕稻田的生物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有差异 |
C.防治稻田害虫,可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
D.用性外激素专一诱捕卷叶螟,短期内褐飞虱种群密度会下降 |
甲地因森林火灾使原有植被消失,乙地因火山喷发被火山岩全部覆盖,之后两地均发生了群落演替。关于甲、乙两地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甲地和乙地发生的演替类型相同 |
B.若没有外力干扰,甲地可重现森林 |
C.地衣会比苔藓更早地出现在乙地火山岩上 |
D.甲、乙两地随着时间延长生物多样性逐渐增多 |
下列关于出生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若某一种群年初时的个体数为100,年末时为110,其中新生个体数为20,死亡个体数为10,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10% |
B.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例越接近1:1,则出生率越高 |
C.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出生率会更高 |
D.若比较三种年龄结构类型的种群,则稳定型的出生率最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