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据史料记载,康熙三年(328年),榆次雨雹破瓦,折未,苗嫁菸然。据此回答1-3题
材料中的自然灾害属于

A.气象灾害 B.水文灾害
C.生物灾害 D.地质灾害

在晋咸和三年的雨雹灾害中,主要造成的影响是

A.人员伤亡
B.财产损失
C.自然资源损失
D.环境受到污染

榆次位于陕西省,自然灾害频发的原因是

A.位于黄土高原,地形崎岖
B.季风气候大陆性强,气温降水变率大
C.受太行山脉的影响,降水量大
D.位于非季风区,气候要素多变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我国《物权法》规定:住宅间距必须保证北面楼房底层窗台面日照时间不少于1小时(如图12)。回答29~30题。

“日照时间不少于1小时”的日期指的是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按采光要求,下列四个城市同高楼房的间距最宽的应该是

A.北京(40°N) B.哈尔滨(45°N)
C.广州(23°N) D.台州(29°N)

图11是由于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造成平直河道两岸冲刷与堆积的差异(斑点部分为堆积物),若河流由西向东流,则正确的图示是

读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图10),完成26~27题。

甲、乙、丙的地理含义是

A.甲代表岩浆岩 B.乙代表岩浆
C.丙代表沉积岩 D.乙代表沉积岩

①②③④表示地质作用,其中能使石灰岩变成大理岩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读图9,回答24~25题。

能正确表示该大气层气温垂直分布状况的曲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

有关图示大气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该层吸收了相当数量的红外光
②大气稳定,适合于飞机飞行
③上冷下热,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
④绝大部分紫外线在该层被吸收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读各种成土因素作用示意图(图8),回答22~23题。

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

A.气候 B.地形 C.生物 D.成土母质

在土壤的发育过程中,成土母质主要影响土壤的

A.有机质含量
B.物理性状和化学组成
C.发育程度和肥力大小
D.土层厚度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