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要求作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该图作12月22日太阳光照示意图。太阳光线画在图的左侧,用A表示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2)作晨昏线,用阴影表示夜半球。
(3)在图上标出B点,要求地方时为20点,昼长为16小时。标出C点,要求地方时为18点,昼长为12小时。
(4)下列城市中该日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的是( )
A.莫斯科 | B.香港 | C.圣地亚哥 | D.上海 |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地球公转至图中所示位置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极昼极夜的范围呈扩大趋势 |
B.我国北方出现“秋高气爽”的天气 |
C.太阳直射在北半球,并且直射点向北移动 |
D.晨昏线与地轴之间的夹角呈缩小的趋势 |
若黄赤交角增大,则会引起的现象是( )
A.北极圈以北范围增大,南极圈以南范围缩小 |
B.地球上有太阳直射的范围缩小 |
C.中纬度地区冬季昼将变短 |
D.北极点出现极昼的天数增加 |
地球从甲处经乙、丙、丁回到甲公转一周(甲、乙、丙、丁之间等距)四段之间用时最多的是( )
A.丁—甲段 | B.甲—乙段 |
C.乙—丙段 | D.丙—丁段 |
图为某地等高线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对图中各地地形的正确叙述是( )
A.①为山脊 | B.②为鞍部 |
C.③为陡崖 | D.④为山谷 |
图中陡崖底部的海拔高度可能为( )
A.15m | B.20m | C.30m | D.35m |
P、Q两地的相对高度( )
A.不超过10m | B.不少于10m |
C.可能为5m | D.不可能为15m |
图中观赏陡崖的最佳位置是( )
A.①地 | B.②地 | C.③地 | D.④地 |
读“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地震波E是 波,与F波相比,其特点是: 。
(2)不连续界面:A是 。
(3)下列关于地球内部圈层构造的叙述,正确的是:(2分 )()
A.岩石圈包括地壳和整个上地幔 | B.大洋地壳较厚,大陆地壳较薄 |
C.不连续界面的位置不确定 | D.软流层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
(4)地震波在经过B界面时传播速度有什么变化? 推测C圈层的物质状况?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24分)
(1)图①中AB为晨昏线的一段,请将其转绘到图②中。
(2)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________。
(3)图②的a、c、d三点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是________点,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________点。
(4)此时a的昼长为________小时,d点的正午太阳高度是________,d点的日出时间是________时。
(5)此时地球公转到___点附近,公转速度较____,北京时间为____月____日____时。
读太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八大行星中,离太阳最近的是______,太阳系中的小行星带位于________轨道和________轨道之间。(写行星名称)(6分)
(2)图中所示宇宙天体系统最高一级天体系统是________,其中心天体是________。(4分)
(3)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与其所处的宇宙环境关系密切,此图所反映的有利宇宙环境是________________。(2分)
(4)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几个自身条件中,此图反映出来的是____________。(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