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组物质相互混合反应,既有气体生成,最终又有沉淀生成的是( )
①铝投入NaOH溶液中②NaHCO3溶液滴入Al2(SO4)3溶液中
③金属钠投入FeCl3溶液中 ④过量氨水滴入FeCl3溶液中
⑤浓Ba(OH)2溶液滴入浓(NH4)2SO4溶液中
⑥过量盐酸滴入NaAlO2溶液中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④⑤⑥ | D.②③⑤ |
下列物质所含粒子数为0.1NA(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的是
A.0.1 mo1 Na2O2所含的阴离子 |
B.1 L0.1 mol·L-1氨水中的NH4+ |
C.12.5mL 16 mo1·L-1的浓硫酸能溶解的Cu |
D.4.6g N02气体所含的分子 |
Hg是水体污染的重金属元素之一。水溶液中二价汞的主要存在形态与C1-、OH-的浓度关系如图所示[图中的物质或粒子只有Hg(OH)2为难溶物;pCl=-lgc(Cl-)]。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可用如下方法除去污水中的Hg2+: FeS(s)+ Hg2+(aq)=HgS(s)+Fe2+(aq) |
B.当溶液pCl保持在1,pH在6~8时,汞元素主要以HgCl42-形式存在 |
C.HgCl2是一种强电解质,其电离方程式是:HgCl2=HgCI++Cl- |
D.当溶液pH保持在5,pCl由2改变至6时.可使HgCl2转化为Hg(OH)2 |
NO2、O2和熔融KNO3,可制作燃料电池,其原理如图,该电池在使用过程中石墨Ⅰ电极上生成氧化物Y,Y可循环使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NO2在石墨I附近发生氧化反应 |
B.该电池放电时N03-向石墨I电极迁移 |
C.石墨Ⅱ附近发生的反应:O2+4e-+2N205=4N03- |
D.相同条件下,放电过程中消耗的NO2和O2的体积比为l:4 |
下述实验设计合理的是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设计 |
A |
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Fe2+ |
向溶液中滴入氯水后,再滴加KSCN溶液 |
B |
除去CO2中的HCl气体 |
通过饱和的NaHCO3溶液,然后干燥 |
C |
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 |
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然后分液 |
D |
证明H2CO3酸性比H2SiO3强 |
Na2CO3和SiO2在高温下熔融反应 |
下列物质间的转化无法实现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