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对于同种材料的导体,在温度不变时,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横截面积一定,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成正比 |
B.长度一定,电阻与导体的横截面积成反比 |
C.电压一定,电阻与通过导体的电流成正比 |
D.电流一定,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反比 |
如图甲所示,MN为很大的薄金属板(可理解为无限大),金属板原来不带电.在金属板的右侧,距金属板距离为d的位置上放入一个带正电、电荷量为q的点电荷,由于静电感应产生了如图甲所示的电场分布.P是点电荷右侧,与点电荷之间的距离也为d的一个点,几位同学想求出P点的电场强度大小,但发现问题很难.他们经过仔细研究,从图乙所示的电场得到了一些启示,经过查阅资料他们知道:图甲所示的电场分布与图乙中虚线右侧的电场分布是一样的.图乙中两异号点电荷量的大小均为q,它们之间的距离为2d,虚线是两点电荷连线的中垂线.由此他们分别求出了P点的电场强度大小,一共有以下四个不同的答案(k为静电力常量),其中正确的是
A.![]() |
B.![]() |
C.![]() |
D.![]() |
某控制电路如图所示,主要由电源(电动势为E、内阻为r)与定值电阻R1、R2及电位器(滑动变阻器)R连接而成,L1、L2是红绿两个指示灯,当电位器的触片滑向a端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L1、L2两个指示灯都变亮 |
B.L1、L2两个指示灯都变暗 |
C.L1变亮,L2变暗 |
D.L1变暗,L2变亮 |
a、b两物体的质量分别为m1、m2,由轻质弹簧相连。当用恒力F竖直向上拉着 a,使a、b一起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弹簧伸长量为x1;当用大小仍为F的恒力沿水平方向拉着a,使a、b一起沿光滑水平桌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弹簧伸长量为x2,如图所示。则
A.x1一定等于x2 |
B.x1一定大于x2 |
C.若m1>m2,则 x1>x2 |
D.若m1<m2,则 x1<x2 |
下列描述中符合物理学史的是
A.开普勒发现了行星运动三定律,从而提出了日心说 |
B.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但并未测定出引力常量G |
C.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并提出了分子电流假说 |
D.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并总结出了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规律 |
如图(a)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用恒力F拉质量为m的单匝均匀正方形铜线框,线框边长为a,在1位置以速度v0进入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并开始计时,若磁场的宽度为b(b>3a),在3t0时刻线框到达2位置,速度又为v0,并开始离开匀强磁场. 此过程中v-t图像如图(b)所示,则( )
A.t=0时,线框右侧边MN的两端电压为Bav0 |
B.在t0时刻线框的速度为v0-![]() |
C.线框完全离开磁场的瞬间位置3的速度一定比t0时刻线框的速度大 |
D.线框从1位置进入磁场到完全离开磁场位置3过程中线框中产生的电热为2F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