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中国经济发展既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也面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诸多挑战,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特别是物价上涨压力和资产泡沫风险不容忽视,需要把握好宏观调控的力度、节奏和重点,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着力提高经济效益和质量,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上述材料主要体现的矛盾分析法是( )
①全面客观看问题
②把握好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③要善于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④要善于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③④ |
有多家国际著名经济机构预测到2030年,在全球经济中的份额将是中国占19%、美国16%、印度9%,其它前几位依次为日本、巴西、俄罗斯、德国、墨西哥、法国、英国。这一发展趋势:
①将导致世界形成中、美两极格局②有利于世界多极化
③表明经济仍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基础
④说明为增强国际竞争力必须进一步提高经济增长速度
| A.②③ | B.②④ | C.①③ | D.②③④ |
右图漫画(图6)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要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互动发展
②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③整个社会道德标准缺失、滞后
④生活水平和道德标准应协调发展,共同进步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集聚效应”是一种常见的经济现象,它是指各种产业和经济活动在空间上集中产生的经济效果,以及吸引经济活动向一定地区靠近的向心力,它能增加群体竞争优势。“集聚效应”给我们的启示有:
①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②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
③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④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在静止状态无论怎么解决公正的问题,贫困的人口总不可能摆脱拮据的状况,只有在发展和进步的状态,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们的困难。”因为:
| A.静止状态不可能发生任何变化 | B.静止状态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 |
| C.发展是一种前进上升性的运动 | 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
《吕氏春秋-申时》中说:“夫稼,为之者人也,生之者地也,养之者天也。”明代农学家马一龙说:“合天时、地脉、物性之宜,而无所差失,则事半而功倍。”我国古代的农学思想对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的借鉴意义是:
①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
②要针对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重视农业资源的保护
③要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培育新型农民
④必须按照自然环境的变化和作物生长规律发展农业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