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我国粮食能再获丰收,两个方面的因素功不可没,一是减灾增产,一是平衡增产。回答20—21题。气象灾害不等于农业灾害。以冬小麦为例,在冬季
和初春时的小麦休眠期,对水分需求较少,气象干旱对其影响较轻,但在返青拔节、灌浆等产量形成的关键期,小麦对水分需求明显增加,干旱会直接影响其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此外,在同样的干旱条件下,不同作物、不同地块的农业干旱程度也是有区别的。这表明
①不同事物有
不同的矛盾
②同一矛盾的两个方面各有不同
③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矛盾
④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在2011年的冬小麦生产中,大多数农民运用了深松整地、播后镇压等技术,极大地缓解了气象灾害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这表明
①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够克服客观条件和规律的制约
②人们能够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改造世界造福人类
③对规律的正确认识能够直接减少灾害损失
④按规律办事才能达到预期
目的
|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④ |
2013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仍要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下列选项中符合这一要求且表述正确的是
| A.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规范并引导民间融资健康发展 |
| B.采取稳健的货币政策---落实和完善支持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 |
| C.运用经济手段---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略微调低于2012年 |
| D.运用行政手段---调整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 |
实现中国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根本上说要 ()
| A.提高企业经营者和劳动者的素质 |
| B.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 |
| C.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
| D.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消除城乡二元结构 |
目前,我国GDP已经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第二大”并不等于“第二强”,中国的发展主要还是依靠资源的过度消耗和对环境的破坏式利用,经济增长与居民福利增长的差距有拉大的趋势。这启示我国要 ()
①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②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努力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④加大对外开放力度,积极“走出去”
| A.①③ | B.①② | C.②④ | D.③④ |
近年来,为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发展,我国政府加大投入力度,推动博物馆、图书馆等场所免费开放;制定相应税收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公益性文化事业。对此认识正确的有 ()
①市场是一只“看得见的手”,调节人财物的配置
②作为资源配置的手段,计划调节比市场调节更有效
③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可以实现有机统一
④税收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杠杆
|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市场方式是我国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方式。下列选项中以市场方式配置资源的是 ()
| A.中国三一重工集团向日本地震灾区援助大型器械 |
| B.上海市政府对在校大学生每月提供物价补贴 |
| C.我国中信集团全资购入美国西林公司股份 |
| D.中央财政增支4万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