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怎么样,居民说了算”,某社区开展“居民直评会”,居委会主任、副主任等社区干部向居民代表作工作汇报,居民代表根据汇报和日常工作情况表现给社区干部打分。“居民直评会”的做法,有利于( )
A.维护居民权益,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
B.推进基层民主,完善居民自治 |
C.加强社区管理,提高行政服务水平 |
D.监督政府权力,推进依法行政 |
“面对金融危机这一全球性挑战,世界各国需要加强政策协调、密切合作、共同应对。在些关键时刻,坚定信心比什么都重要。”这一论述表时,信心作为对前景的良好预期
①能够改变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②可以推动经济主体对经济活动的积极参与
③能够摆脱物质条件制约,促进经济复苏
④可以促进经济形势向好的方向转化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在今天,“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理念,不仅激励人们在体能上刻苦训练以追求超越,更激励人们通过体育科技的不断创新和发展来实现这种超越。体育科技的发展,体现了人类对自身能力认识的发展,推动世界纪录不断被刷新,这表明
A.认识的不断发展推动着实践的不断发展 |
B.认识具有自我超越的内在力量,并成为实践发展的动力 |
C.认识总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永无止境 |
D.认识到的真理总是在认识发展中不断被否定 |
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功能的基本要素。以往人们通过食物获取这些微量物质,科学的发展使人们能够通过服用某种或某几种维生素来弥补食物摄取方式的不足,一些科学家认为,大量服用某些维生素有益于身体健康,但另一些科学家警告说,服用过量的维生素可能对健康造成损害。关于维生素问题的争论表明
A.人们获得的正确认识总是有条件的和不确定的 |
B.人们获得的正确认识仅在一定时期内是真理 |
C.人们获得的正确认识不具有终极真理的性质 |
D.人们的认识不能正确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
秋在中国文人心中有着独特的内涵。“自古逢秋悲寂寥”,在秋的文化意识中,悲秋也可以算得上是普遍的意识了。“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秋成了一种凄凉、伤感、悲苦的象征。但是,秋的描写也总有些欢快的调子,如刘禹锡的“我言秋日胜春朝”。这些差异的存在说明
A.诗句反映的是人的心理感受,而非认识对象的客观状况 |
B.诗人的感受完全是主观的,不具有任何客观基础 |
C.美感是带有主观性的,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反映具有差别 |
D.错误的意识不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
2011年9月20日,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颁奖典礼——《德耀中华》在北京举行。道德模范闪耀着崇高的社会理想、坚定的道德信念、忠诚的爱国之心和忘我的奉献精神。这表明
A.理想信念对道德模范的成长起决定作用 |
B.世界观是人们自觉形成的哲学理论体系 |
C.世界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
D.培养道德模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心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