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是《影响中国历史的100件大事》一书目录中列出的最后10件大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 根据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发展进程,将上述事件划分为4个发展阶段,将每个阶段的名称和事件序号填写在相应表格中。
(2)从事件91至99中任选一件,说明入选理由。
(3)根据上述10件大事概括中国历史发展趋势。
阅读下列材料:
苏联虽然号称:“最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但主要消费品长期供应不足。经过七十多年的建设,1985年苏联人均GNP为3396美元,不仅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而且还落后于亚洲、拉丁美洲一些国家。苏联人均收入为西方国家的三分之一左右,但由于苏联实行控制消费、高积累的政策,苏联人的生活水平与西方的差距更大。而且,主要消费品长期短缺,供给不足,经常需要凭票供应,暗藏了通货膨胀的危险,人民生活水平从革命前的居欧洲第五位下降到在八十年代的居世界第八十八位。1985年人均住房面积仅15平方米,为西方国家的50%;第百户汽车拥有量为14辆,仅为西方国家的17.50%。——《全球通史》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了苏联社会发展的什么问题?
(2)出现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为解决苏联社会存在的问题,50年代以后,苏联曾在经济领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其结果如何?
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和戈尔巴乔夫改革是苏联历史上试图改变“斯大林模式”的三次尝试,但结果都以失败而告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三次改革在经济方面的侧重点各是什么?
(2)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失败的共同原因有哪些?
(3)你认为这三次改革和苏联解体之间有没有联系?
五四运动时,马克思主义是怎样传入中国的?又怎样传播开来?先进的知识分子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什么重要影响?为什么说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
阅读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从汉代开始,中国人就开通了从广东到印度去的航道。宋代以后,随着中国南方的进一步开发和经济重心的南移,从广州、泉州、杭州等地出发的海上航路日益发达,越走越远,从南洋到阿拉伯海,甚至远达非洲东海岸。人们把这些海上贸易往来的各条航线,通称之为“海上丝绸之路”。从公元9世纪中叶开始,中国船舶开始取代波斯、大食、印度、昆仑等外国海舶,逐渐控制印度洋的海上霸权。面对北方好战民族的侵袭、围困,宋朝发展出中国航海史上的一个高峰。……
——雅虎知识堂
(1)据材料一,宋代我国“海上丝绸之路”发展的动力是什么?此外,你认为还有哪些原因?
材料二随着宋瓷的光芒远播海外,外国人对宋瓷趋之若鹜。在国外,宋瓷的使用成为阶级和身份的象征,甚至还影响了他们的生活习俗。据记载,东南亚一些国家在中国陶瓷传入以前,多以植物叶子为食器。宋瓷输入后,他们改变了过去“掬而食之”的饮食习俗,用上了精美实用的瓷器作为食物器皿。如今在印尼国家博物馆,还依然摆放有许多产自宋代德化的“喇叭口”大瓷碗。
——新华网《“南海一号”:海上丝绸之路的荣光》
(2)据材料二分析,宋代对东南亚的贸易产生了哪些影响?由此,你得出了什么认识?
材料三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由我国制造的商品通过漫长的海路运输被运抵欧洲。也许在不久的将来,这些货物将有一条全新的途径抵达欧洲,途经云南连接起太平洋西海岸与大西洋东海岸的“第三亚欧大陆桥”铁路,将把这些货物目前的行程缩短3000公里左右。
——中国网2008年10月26日
(3)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古代的丝绸之路与当今三条亚欧大陆桥有何联系?古代中西交通路线由陆路到海路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材料四 2008年10月24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在北京召开的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在开幕式并发表了题《亚欧携手,合作共赢》的讲话。他指出,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对国际金融市场造成严重冲击,给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忧虑。面对这一全球性挑战,世界各国需加强政策协调、密切合作、共同应对。他强调,中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将继续本着负责任的态度,同国际社会一道努力维护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稳定。
——新华网2008年10月24日
(4)据材料四分析,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在北京召开以及中国的态度说明了什么?
(5)如果就以上材料开展研究性学习,请你确定一个合适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