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物分子中原子(或原子团)间的相互影响会导致它们化学性质的改变。下列事实能说明上述观点的是
①.苯酚能与NaOH溶液反应,而乙醇不能
②.甲苯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而苯不能
③.乙烯可发生加成反应,而乙烷不能
④.等物质的量的甘油和乙醇分别与足量金属钠反应,甘油产生的H2较多
A.①④ | B.③④ | C.①② | D.①③ |
根据下列三个方程式:I2+SO2+2H2O=H2SO4+2HI; 2FeCl2+Cl2=2FeCl3;
2FeCl3+2HI=2FeCl2+2HCl+I2 有关微粒的还原性强弱顺序是
A.I->Fe2+>Cl->SO2 | B.Cl->Fe2+>SO2> I- | C.Fe2+>I->SO2>Cl- | D.SO2>I->Fe2+>Cl- |
36.5 gHCl溶解在1 L水中(水的密度近似为1 g·mL-1),所得溶液的密度为ρg·mL-1,质量分数为w,物质的量浓度为cmol·L-1,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w=36.5c/1000 |
B.36.5 gHCl气体在标准状况下占有的体积约为22.4L |
C.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c="1" mol·L-1 |
D.所得溶液中含有NA个HCl分子 |
在同一容器内有X、Y、Z、Q四种物质,在合适的条件下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该反应一定属于
A.氧化还原反应 | B.分解反应 | C.离子反应 | D.复分解反应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过滤是根据物质颗粒大小的差别来分离或提纯物质的一种方法 |
B.利用蒸馏可除去液态混合物中沸点不同的易挥发、难挥发或不挥发的杂质 |
C.用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的碘,充分静置后紫红色液体在上层 |
D.不慎将油汤洒在衣服上可用酒精 、汽油除去 |
下列各组中的两物质相互反应时,若改变反应条件(温度、反应物用量比),化学反应的本质并不改变的是
A.Na和O2 B.Ca(OH)2溶液和CO2 C.Zn和稀硫酸 D.木炭(C)和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