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溶液中粒子浓度的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 A.25℃时,0.1 mol·L-1pH=4.5的NaHC2O4溶液:c(HC2O4-)>c(H2C2O4)>c(C2O42-) |
| B.向0.2 mol·L-1NaHCO3溶液中加入等体积0.1 mol·L-1NaOH溶液: c(H+) +c(Na+)=c(OH-)+2c(CO32-) +c(HCO3-) |
| C.常温下,NH4Cl和NH3·H2O的混合溶液[pH=7,c(Cl-)=0.1mol/L]中: c(Cl-) > c(NH4+) > c(OH-) = c(H+) |
| D.浓度均为0.1mol·L-1的CH3COONa和CH3COOH混合溶液: |
c(CH3COO-)—c(CH3COOH)= 2[c(H+) —2c(OH-)]
关于碱金属元素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碱金属是对应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 | B.从上至下单质氧化性逐渐减弱 |
| C.Li、Na、K单质均应保存在煤油中 | D.Li、Na、K燃烧均生成过氧化物 |
国际无机化学命名委员会将元素周期表原先的主、副族族号取消,从左往右改为18列,碱金属为第1列,稀有气体为第18列,按这个规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不仅有第2列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 | B.第3~12列元素全为金属 |
| C.第3列元素种类最多 | D.第16、17列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门捷列夫编制的第一张元素周期表是按相对原子质量由小到大依次排列的 |
| B.第二周期元素的最高正价数为+1→+7 |
| C.同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定相同 |
| D.同周期元素的电子层数不一定相同 |
38.4g铜跟适量的浓硝酸反应,铜完全作用后,共收集到气体22.4L(标准状况),反应消耗的HNO3的物质的量可能是
| A.1.0mol | B.1.6 mol | C.2.2 mol | D.2.4 mol |
下列事实能证明氯比硫非金属性强的是
| A.HClO3稳定,H2SO3不稳定 | B.HClO4比H2SO3酸性强 |
| C.HCl溶液是强酸,H2S溶液是弱酸 | D.Fe与Cl2生成FeCl3,Fe与S生成F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