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在一篇名为《我的爷爷》的作文中写到:
“①我的爷爷出生于1920年,18岁参加了工农红军闹革命;
②之后跟随部队参加了百团大战等战役;
③解放战争时期,又随刘邓大军渡过黄河,来到大别山脚下并扎根下来,率领当地农民进行土改运动;
④新中国成立后的过渡时期,我爷爷担任人民公社书记,带领社员开荒修渠……”
这段文字的四处叙述中,与史实相比
A.①②正确,③④错误 |
B.②③正确,①④错误 |
C.②③④正确,①错误 |
D.①②③正确,④错误 |
下列对《非战公约》的叙述,错误的是
A.它规定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或冲突的原则 |
B.它为德国重新成为政治大国铺平道路 |
C.它是首先提出放弃把战争作为国家政策的国际条约 |
D.它对侵略者并没有强大的约束力 |
一战又被称为堑壕战(是一种利用低于地面,并能够保护士兵的战壕进行作战的战争形式),双方都在试图打破这种格局,而新式武器的运用有利于打破战争的僵局。符合以上论述的典型战例为
A.马恩河战役 | B.凡尔登战役 |
C.索姆河战役 | D.日德兰海战 |
有人高度评价某事件“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了历史新阶段,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推动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举世瞩目的变化”。该事件是中国
A.确立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 B.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
C.设立深圳经济特区 |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下图反映的是1950-1985年间我国
A.城镇人口数的变化情况 | B.外贸总额发展变化过程 |
C.科技人才数量变化历程 | D.文艺作品出版总数情况 |
有学者在评价我国现代某一外交现象时指出:“它为新中国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承认,极大地提高了新政权的国际地位;它有助于消除斯大林对中共和政府的偏见;它为新中国的建立寻求了必要的国际支持和援助”。这里的“它”是指
A.“一边倒”政策 |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C.不结盟方针 | D.上海五国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