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中的A、B、C表示3个自然条件有差异的地区,地区间的黑粗线表示存在一定的地理隔离。A地区某些个体由于机会开始分布到B、C地区,并逐渐形成两个新物种,③中的甲、乙、丙分别表示3个种群。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上述过程说明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B.甲、乙两个种群的基因库存在较大的差异,不能进行基因交流
C.乙、丙两个种群存在地理隔离,但两种群的基因频率相同
D.甲、丙种群存在生殖隔离,两个种群基因库组成完全不同
食指长于无名指为长食指,反之为短食指,该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Ts表示短食指基因,TL表示长食指基因)。此等位基因表达受性激素影响,Ts在男性中为显性,TL在女性中为显性。若一对夫妇均为短食指,所生孩子中既有长食指又有短食指,则该夫妇再生一个孩子是长食指的概率为
A.![]() |
B.![]() |
C.![]() |
D.![]() |
端粒酶由RNA和蛋白质组成,该酶能结合到端粒上,以自身的RNA为模板合成端粒DNA的一条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大肠杆菌拟核的DNA中含有端粒 |
B.端粒酶中的蛋白质为RNA聚合酶 |
C.正常人细胞的每条染色体两端都含有端粒DNA |
D.正常体细胞的端粒DNA随细胞分裂次数增加而变长 |
下列关于细胞分裂与生物遗传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在无丝分裂中不起作用 |
B.用秋水仙素或低温处理大肠杆菌,可使其染色体数目加倍 |
C.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
D.生物体通过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使同一双亲的后代呈现出多样性 |
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用小球做遗传规律模拟实验。甲同学每次分别从I、II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乙同学每次分别从III、IV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将抓取的小球分别放回原来小桶后,再多次重复。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同学的实验模拟了遗传因子的分离和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 |
B.甲、乙重复100次实验后,Dd和AB组合的概率约为![]() |
C.乙同学的实验可模拟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过程 |
D.实验中每只小桶内两种小球的数量和小球总数都必须相等 |
下图为某一遗传病的家系图,其中Ⅱ-2家族中无此致病基因,II-6父母正常,但有一个患病的妹妹。此家族中的III-1与III-2患病的可能性分别为
A.0、1/9 | B.1/2、1/12 |
C.1/3、1/6 | D.0、1/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