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U型管中间被一种能允许水分子通过而二糖不能透过的半透膜隔开,现在两侧分别加入0.1 mol/L的蔗糖溶液和麦芽糖溶液,一段时间后左右两侧液面高度变化是怎样的?若向U型管右侧加入某种微量物质(不影响溶液浓度),右侧液面高度上升,那么加入的这种微量物质最可能是
A.右侧液面高度下降;淀粉酶 |
B.右侧液面高度下降;衣藻 |
C.两侧液面高度不变;麦芽糖酶K] |
D.两侧液面高度不变;蒸馏水 |
溶酶体是由高尔基体“出芽”产生的一种重要细胞器,内含有50多种酸性水解酶。溶酶体的pH大约在4.8,比细胞质中的pH(7.0~7.3)低。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溶酶体的形成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 | B.溶酶体膜不会被其中的水解酶水解 |
C.溶酶体中的水解酶在游离核糖体中合成 | D.溶酶体中的酶进入细胞质中将失活 |
下图是某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甲。将该细胞中各种细胞器分离,选择其中三种,测定几类有机物的含量,结果大致如表乙所示(表中数据为干重比)。下列相关判断中,正确的是
A.细胞器C不可能是甲图中的7 | B.该细胞可能存在于根尖 |
C.细胞器B可能是甲图中的6 | D.将该细胞放在清水中可以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
下列关于细胞器之间关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分泌蛋白的形成与分泌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及线粒体相互合作的结果 |
B.线粒体与叶绿体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
C.在低等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中,中心体和高尔基体分别对纺锤体和细胞壁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
D.在洋葱外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过程中,液泡和线粒体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
2009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授予英国科学家拉马克里希南、美国科学家施泰茨、以色列科学家约纳特,以表彰他们在核糖体结构和功能研究中的贡献,以下对核糖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所有生物都含有核糖体 |
B.核糖体不含膜结构,因此不含磷 |
C.核糖体是细胞内水和ATP形成的重要场所之一 |
D.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
现有一种“十二肽”,分子式为CXHYNZOWS(z>12,w>13)。已知将它彻底水解后只得到下列五种氨基酸,它们分别是半胱氨酸(C3H7NO2S)、丙氨酸(C3H6NO2)、天门冬氨酸(C4H7NO4)、赖氨酸(C6H14N2O2)、苯丙氨酸(C9H11NO2)。下列对以上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合成该多肽时至少需36个密码子 |
B.控制合成该多肽相应的基因至少有36个碱基 |
C.该分子彻底水解后有(z-12)个赖氨酸 |
D.该分子彻底水解后有(W-13)个天门冬氨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