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强国必强教。这一观点强调了
A.教育在增强民族凝聚力和综合国力中起着决定作用 |
B.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和基础性作用 |
C.教育在人类文化传承中起着独特的作用 |
D.教育是文化传播最主要的手段 |
杰克•韦尔奇(美通用电气公司总裁)在其20年CEO生涯中,总结了一个用人规律并称之为“活力曲线”:一个组织中,有20%的人为最好,70%的人为中间状态,10%的人为最差。善于用人的领导是,用两头带中间。这一“活力曲线”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A.部分对整体起决定作用 |
B.整体功能大于局部的功能 |
C.利用要素之间的关系,发挥关键部分的作用 |
D.要树立全局观念,办事情从整体着眼 |
西方经济学家发现,技术创新的周期与经济繁荣周期成“逆相关”重大基础性科技创新的高峰均接近于经济萧条期。这种现象表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
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
“你最痛苦的时候,窗外有小鸟在快乐地歌唱”,这句格言的寓意是
A.学习小鸟快乐生活 | B.世界的本质是客观的 |
C.人的尊严在于思想 | D.思维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
《孟子》云:“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下列说法中与这句话蕴含哲理相同的
A.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
B.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
C.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
D.庖丁解牛,游刃有余 |
哲学要研究的问题有许多,其中有一个贯穿哲学发展始终的基本问题,即
A.意识和物质的辩证关系 | B.主观精神与客观精神的关系 |
C.可知与不可知的关系 | D.思维和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