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图一:2010年8月—2011年9月我国CPI走势和2012我国CPI走势预测

图二:  2006-2011年第三季度GDP总量及增速和2012年GDP增速的预测

注:①对2012年预测数据来源于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对第12届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颁奖晚会的数百位经济学家、企业家问卷调查结果。②CPI反映了与居民生活有关的商品及劳务总体价格,通常作为观察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国际上通常把3%作为通胀警戒线。③2008年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影响较大。2011年开始中央把经济工作的重点放在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来。
材料二:近几年来,中国经济发展下行压力和通胀压力并存。2008年,为应对金融危机,国家以“扩内需、保增长”为主线增加4万亿投资,使2008、2009两年经济总量“保8”目标得以实现,但通胀隐患也就此埋下。2011年,随着物价的“涨”声一片,控物价成为调控重点。进入2012年,伴随着CPI逐渐回落,稳增长、调结构替代控物价,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中央指出,稳增长就是坚持扩大内需、稳定外需,努力克服国内外各种不稳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保持经济平稳运行。调结构就是有扶有控,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但也有专家指出,通胀压力仍然存在,要保持经济平稳健康运行,宏观调控的目标正由以往相对单一转向多元:既要稳增长,又要防通胀,还要调结构。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信息?
(2)用发展生产力的意义和科学发展观的知识,说明中央宏观调控“既要稳增长,又要防通胀,还要调结构”的原因。
(3)材料二中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及调整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矛盾分析方法的?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货币政策 生态文明建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方面,是国际竞争中备受关注的“软实力”。美国通过好莱坞电影等大众传媒和大众文化产品大肆推销他们的一套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法国非常重视在世界上传播法兰西文化;不少发达国家都有着自己的文化战略。
材料二:“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力推进文化建设的关键时期。为此,十七大提出要积极开拓国际文化市场,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1)联系当前国际竞争的形势,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加强文化建设。
(2)面对这种形势,我们应如何加强文化建设。

2008年4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会议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深刻认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放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有重点分阶段地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抓紧抓好。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材料一:“缺工”、“抢人”成了节后企业老板开工后的第一件大事。与往年稍有不同的是,今年的缺工呈现出向全国蔓延的趋势,不但珠三角、长三角这些沿海发达地区缺工严重,内地一些省份如安徽、河南同样出现“用工荒”。有报道说有省份甚至出台政策,限制劳动力外流。同时,另一个现象也不容忽视,那就是——“就业难”,特别是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相当严峻。不少大学毕业生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困境。
材料二:这两种现象的根本症结都在于产业结构的不合理。产业链条的不完善导致低端制造业需要大量的廉价劳动力,而知识层次相对较高的大学毕业生既不能和农民工形成差异化的就业竞争,又不具备制造业的就业成本优势,于是就形成了这种奇异的一边是“用工荒”、另一边是“就业难”的现象。
材料三:破解“用工荒”和“就业难”的路径都指向了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升级。“用工荒”在倒逼企业加快转型,不能仅满足于提高工资来吸引农民工,解决暂时的用工荒;同时,企业的升级换代又能推动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升级,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缓解就业难的现实压力。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加大技术创新、促进产业升级,才能从根源上破解“就业难”和“用工荒”,并实现经济增长和促进就业的良性互动。
(1)运用唯物辩证法说明如何破解就业难和用工荒
(2)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说明,当代青年学生如何为将来就业和创业做好准备?(6分)

材料一:一场百年不遇的大旱已经施虐西南多月了,其中云南、广西部分地区的旱情已达到特大干旱等级。云南、贵州省在秋冬连旱之后,出现80年一遇的严重干旱,部分地区旱情甚至百年一遇。旱灾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国家有关部门也通过各种方式对五省区市抗旱救灾工作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各受灾省区市把抗旱救灾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坚决的态度、有力的措施、扎实的作风投入抗旱保民生、促春耕工作。
(1)上述材料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哪些哲学道理?
材料二:2010年3月19日至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云南省曲靖市,深入旱灾最严重的地区,看望慰问受灾群众,指导抗旱救灾工作。他指出:一是优先解决群众饮水问题,这是当前最为迫切的任务,要摆到抗旱救灾工作的第一位,不惜代价尽快缓解人畜饮水困难,绝不能让一名群众没水喝;二是扎实抓好春耕备耕;三是严密防范森林火灾;四是保持灾区市场和社会稳定;五要从长计议,大力加强水利设施建设,从根本上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2)从唯物辩证法角度谈谈上述措施的哲学依据。
材料三:持续干旱使得西南地区电煤供应持续紧张,云南、贵州、四川等“水电大省”如今已捉襟见肘,不得不靠外省调电缓解供应紧张态势。这对灾区生产、生活带来极大影响,也加深了人们对水资源重要性的认识。越来越多的企业家认识到,节水性能将是未来卫浴行业竞争的焦点,商家纷纷打出节水招牌;越来越多的市民也在采购卫浴洁具时把节水与否作为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
(3)运用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关系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认识。

材料一:北京大学迈出了招生考试改革的重要一步,在自主招生的范围内实施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度。这与清华大学等5所高校联合自主招生一样,都是打破应试教育桎梏的重要举措,对引导中学开展素质教育极有价值。现在已经有39所中学获得了“北大校长实名制推荐”的资格。
材料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月28日正式启动第二轮征求民意工作,根据党的十七大关于“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为全面提高国民素质,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特制定本规划纲要。
从《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相关知识回答为什么要进行教育改革?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