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将绿色叶片放在暗处几小时,然后把此叶片一半遮光,一半照光。经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汽处理叶片,成功地证明了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在此实验中,萨克斯看到的现象是( )。
A. 叶片全变蓝 B. 遮光一半变蓝 C. 照光一半变蓝 C. 叶片全不变蓝
下图为某个二倍体生物体内的一组细胞分裂示意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图②产生的子细胞一定为精细胞 |
| B.图中属于体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有①③⑤ |
| C.图示5个细胞均含有同源染色体 |
| D.该生物的体细胞中均含有2个染色体组 |
将植物放在密闭透明的玻璃小室内,置于自然光下培养,假设玻璃小室内植物的生理状态与自然环境中相同。一昼夜测得玻璃小室内CO2浓度的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光合作用发生在6~18时 |
| B.与B点相比,C点光合作用产生ATP的速率较大 |
| C.DE段光合作用速率下降的原因一定是气孔关闭, CO2吸收速率减小 |
| D.经过一昼夜的新陈代谢后,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含量减少 |
为研究高光强对移栽幼苗光合色素的影响,某同学用乙醇提取叶绿体色素,用石油醚进行纸层析,如图为滤纸层析的结果(I、Ⅱ、Ⅲ、Ⅳ为色素条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强光下的幼苗相比正常光照下的绿色更深 |
| B.强光照可能抑制叶绿素的合成,促进类胡萝卜素的合成 |
| C.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大小是I<Ⅱ<Ⅲ<Ⅳ |
| D.色素分离过程中如果滤液线触及石油醚,会缩短得到四条色素带的时间 |
下列关于光合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光反应阶段不需要酶的参与 |
| B.暗反应阶段既有C5的生成又有C5的消耗 |
| C.光合作用过程中既有[H]的产生又有[H]的消耗 |
| D.光合作用过程将光能转换成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
植物的光合作用受温度(T)和光照强度(L)影响。下图表明植物在三种不同光照强度下消耗CO2的情况。请分析在-5℃~0℃和20℃~30℃的温度范围内,光合作用的限制因素分别是
| -5℃--0℃ |
20℃--30℃ |
|
| A |
T和L都是限制因素 |
T和L都不是限制因素 |
| B |
T是限制因素,而L不是限制因素 |
T不是限制因素,而L是限制因素 |
| C |
T是限制因素,而L不是限制因素 |
T是限制因素,而L不是限制因素 |
| D |
T不是限制因素,而L是限制因素 |
T是限制因素,而L不是限制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