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因而防灾减灾的任务既十分重要,也十分艰巨。读图2,回答4~5题。与其他地区相比,④地区分布最为集中的自然灾害是
A.洪涝 | B.台风 | C.泥石流 | D.干旱 |
①、②、③、④四地区中,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图中箭头表示洋流及流向。据此回答下列各题。若其表示为北半球洋流且所属的大洋环流呈顺时针,则该洋流
A.为加利福尼亚寒流 | B.沿岸的气候南北延伸呈带状分布 |
C.为北大西洋暖流 | D.沿岸地区季风或季风性湿润气候典型 |
若该洋流位于索马里半岛东侧近海,则该洋流
A.受离岸风影响 | B.属于暖流 |
C.增温增湿 | D.四季常在 |
每年的5月5日或6日为“立夏”。人们习惯上把立夏当作是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生长旺季的一个重要节气。据此回答下列各题下列节气中,与2014年立夏(5月5日)时上海的昼长最接近的是
A.立春(2月4日前后) | B.处暑(8月23日前后) |
C.大暑(7月23日前后) | D.立秋(8月8日前后) |
在“立夏”前后,我国最可能出现“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景观的是
A.南岭以南地区 | B.西北地区 |
C.东北地区 | D.华北地区 |
读我国江淮地区降水量(实线)与蒸发量(虚线)的季节变化曲线示意图(下图),据图完成下列各题。甲时段内,该地区常受
A.极地大陆气团控制 | B.赤道气团控制 |
C.准静止锋影响 | D.亚洲低压控制 |
乙时段内,该地区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小麦播种 | B.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 |
C.伏旱 | D.白昼时间渐长 |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图中山脉属干旱与半干旱地区分界线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甲地形区的主要生态问题是
A.水土流失 | B.荒漠化 |
C.盐碱化 | D.沙尘暴 |
河流在乙处附近流量减少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A.降水量减少 | B.农业灌溉用水过多 |
C.植被较少 | D.蒸发量增大 |
积雪深度指积雪的表面到地面的垂直深度。回答下列各题。下列因素中与积雪深度呈正相关的是
①降雪量②气温③纬度④风速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③ |
下列地区最不适宜建设滑雪场的是
A.阿尔卑斯山脉北麓 | B.日本西海岸山区 |
C.大高加索山北麓 | D.喜马拉雅山脉南麓 |
我国东北地区季节性积雪融化,形成对河流径流的补给主要发生在
A.3-5月 | B.7-8月 |
C.10-11月 | D.12-1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