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在环保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并取得了积极成效。在一次能源消费构成 中,煤炭的比重从l990年的76.2%降至2007年的67%。关于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的能源消费以煤为主,污染物排放总量大,控制难 |
B.至2007年,我国已改变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 |
C.由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可知,在全球变暖问题中我国应负主要责任 |
D.在一次能源消费构成中,电能的比重最大 |
图为“某区域不同时期地理环境变化示意图”,据图完成28~29题。引起该区域地理环境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地壳抬升 | B.植被破坏 | C.气候变化 | D.农业开发 |
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变化,主要体现了
A.地理环境的独特性 | B.地理环境的区域性 | C.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 D.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
读图,回答26~27题。图中从A到B的自然景观变化体现了
A.纬度地带性 | B.经度地带性 | C.垂直地带性 | D.非地带性 |
影响上图中从C到D自然景观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热量 | B.水分条件 | C.水热状况随高度的增加而变化 | D.海陆分布、地形起伏 |
如图所示的四条曲线中,表示冷锋过境的曲线是
A.a线 | B.b线 | C.c线 | D.d线 |
关于聚落与自然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平原最适宜聚落发展,凡是平原地区均是聚落密集区
②山区的聚落大多蜿蜒分布于山前,或沿河流两岸发展
③热带地区的聚落多分布在高原地区
④古代乡村聚落多分布于河流两岸,主要是因为河流两岸雨热同期,气候优越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读图,回答22~23题。如果该图为海陆间水循环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
A.环节①直接参与地表淡水资源的补给 |
B.环节②是陆地自然带形成的基础 |
C.环节③在低纬地区最弱 |
D.环节④的运动方向与下垫面无关 |
如果该图为世界洋流模式的南半球部分,S线代表纬线,则
A.洋流①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 |
B.洋流②为西风漂流 |
C.洋流③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 |
D.洋流④为赤道逆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