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纪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在《大卫·科波菲尔》中写到:年收入二十镑,年支出十九镑十九先令六便士,结局是幸福;年收入二十镑,年支出二十镑零六便士,结局是痛苦。材料中狄更斯评价“幸福”和“痛苦”的依据是:
A.收入水平影响消费水平,收入提高,消费水平就高所以就“幸福”,反之则“痛苦” |
B.适度消费,量入为出,结局是“幸福”;超前消费,过度消费,结局是“痛苦” |
C.消费类型影响人们的心理,钱货两清消费使人“幸福”,贷款消费使人“痛苦” |
D.消费结构影响人们生活水平,恩格尔系数越小生活水平越高,所以“幸福”,反之则“痛苦” |
2013年10月29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央再次强调“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为此,我们要
①着力提高劳动报酬在再分配中的比重
②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③肯定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激活市场主体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虽然我们没有作者特定的亡国之痛,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欣赏李煜的《虞美人》,因为每个人也可以把自己的忧愁比作“一江春水向东流”。从哲学上看,材料表明人们能够欣赏特定背景下创作的艺术作品的原因是
①认识的过程是无限变化的②事物的本质是相对稳定的
③人的意识具有能动作用④矛盾的特殊性包含着普遍性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在当前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照镜子”既是关键步骤,也是重要方法,必须有“素颜”照镜子的勇气和照好镜子的决心。“素颜”照镜子体现了
A.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 B.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
C.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 D.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
据报载,北京市从2016年开始,高考语文分值由150分增为180分,英语考试将实行社会化考试,一年两次考试,学生可多次参加,满分为100分,降低50分。对此,多数从事语文教学的教师表示赞成,从事英语教学的教师表示反对。这说明
①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
②人们对某一特定对象的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
③强烈的社会反响是对社会客观实际的反映
④人们的立场和实践不同,产生的认识一定不同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过分强调文化产业而忽视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发展,在不少评论家看来是一种“分裂式的改革”。下列选项与“分裂式改革”的错误相同的是
①识其一,不知其二;治其内,而不治其外②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③攻其一点,不及其余④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