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19日,哥本哈根会议在经历了曲折后,以大会决定的形式发表《哥本哈根协议》。该文件坚持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的双轨制,进一步明确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根据“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分别应当承担的义务和采取的行动,表达了国际社会在应对气候变化长期目标、资金、技术和行动透明度等问题上的共识。这是各方共同努力的成果,得到广泛认可,来之不易,应该得到珍惜。中国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碳排放比2005年减少40-45%。
温家宝强调,中方本着相互尊重、平等协商、求同存异、务实合作的精神,与各方密切沟通协调,整个过程公开、透明、高效,为推动会议取得现有成果发挥了重要的建设性作用,表现了最大诚意,尽了最大努力。中国愿意同各方一道,以哥本哈根会议为新的起点,切实履行承诺,加强合作,尽早完成“巴厘路线图”谈判,推动气候变化国际合作不断取得新进展,为人类应对气候变化作出应有贡献。
阅读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材料充分体现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人类赖以生存的经济命脉已经联为一体,合理利用资源、治理生态环境等全球性问题,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关注、共同面对、通力合作。请你谈谈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2)人类要遵循自然规律,走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实施经济和环境双赢的能源战略,即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益的低碳能源战略。发展低碳经济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作为中学生应该树立生态文明观,做到绿色消费,请你为发展低碳经济做到绿色消费提出学生能做到的四条以上具体建议。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的世界奇迹,但随着改革的深入和温饱问题的解决,经济发展中的社会问题日益凸显出来,产业结构之间、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加剧。党的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了“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并把协调发展列为当年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要求,在政策、资金上给予保证。
请结合材料,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简要说明党和政府为什么要强调我国经济发展必须“统筹兼顾协调发展?
材料从1999年到2011年,“神舟”系列的8艘飞船在人类太空中留下了8个扎实的脚印:
宇宙探索过程 |
发射目的 |
“神舟一号” |
样品:考核运载火箭性能和可靠性,验证飞船关键技术和系统设计的正确性 |
“神舟二号” |
成型:在飞船上进行微重力环境下进行各项实验 |
“神舟三号” |
载人:搭载模拟人 |
“神舟四号” |
低温:验证低温对发射的影响,解决前三次发射中发现的有毒气体超标、大空辐射问题 |
“神舟五号” |
圆梦:载人飞行,对前四次飞行获得的数据进行验证 |
“神舟六号” |
筋斗:进行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 |
“神舟七号” |
出舱:进行出舱活动实验,掌握出舱技术 |
“神舟八号” |
天吻:进行交会对接实验 |
(1)请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的有关知识简要分析我国宇宙探索历程。
(2)结合材料,说说我国宇宙探索历程体现了哪些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道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06年—2011年上半年我国城乡文化消费统计图表
材料二:十七届六中全会出台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指出我国振兴文化产业的基本原则: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坚持以体制改革和科技进步为动力,增强文化产业发展活力,提升文化创新能力;坚持走中国特色文化产业发展道路,学习借鉴世界优秀文化,积极推动中华民族文化繁荣发展;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加快推进重大工程项目,扩大产业规模,增强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坚持内外并举,积极开拓国内国际文化市场,增强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1)结合材料一,分析我国农村居民人均文化消费过低的经济原因。
(2)从文化与社会的角度,分析提高农村居民人均文化消费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意义。
(3)结合材料二,请从经济生活角度为振兴我国的文化产业提出几点建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2年某省政府工作报告强调,2013年要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积极而为,量力而行,巩固完善已出台的民生政策,继续兴办一批惠民工程,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加舒心、更有尊严。全省新增财力的七成投向民生,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达到54.8%。
(1)运用社会历史观知识,分析说明该省政府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做法的正确性。(10分)
(2)说明该省政府的上述做法所体现的政治生活的道理。
材料一:又到了大学毕业生求职的关键时期,今年的就业形势又是不容乐观。某高校就业负责人提醒毕业生:一要调整期望值,不要挑肥拣瘦;二要尽早实习获得工作经验,提高竞争力;三要做多种准备,如考研、备考公务员、自主创业等。
材料二:《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突出位置,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
从国家和大学生自身的角度分析,应该怎样应对就业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