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学者许倬云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帝国时代延续两千年的奥秘即在于,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与这一论断无关的历史事件是( )
A.确立王位世袭制度 | B.创立郡县制 | C.确立三省六部制 | D.开创科举制 |
1789年,杰斐逊向华盛顿抱怨采用了两院制,华盛顿于是问他为何要把咖啡倒在小碟子中,杰斐逊说为了让咖啡凉下来,华盛顿于是告诉他,两院制也是为了让立法凉下来。两院制可以避免人民受到煽动而陷入狂热,让共和国获得一个安全的锚。据此对美国采用两院制分析正确的是()
A.延续了英国议会至上的政治模式 |
B.提高了国会立法的科学性高效性 |
C.参议院的权力高于众议院的权力 |
D.两院制有利于立法权的相互制衡 |
菲利普·内莫《罗马法与帝国的遗产》一书中说:“如果说,罗马法……能有所创制,那是因为罗马共和国以及之后的帝国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多种族’的大国的缘故。”据此可知罗马法的发展是因为()
A.罗马的扩张与各民族的融合 | B.罗马法基本原则获得认可 |
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得到认同 | D.奴隶制商品经济不断发展 |
民国教育家杨昌济认为:“科举之弊,人人能言之,然强迫全国士于以读四书五经,亦未始无其效。彼多数之读经者,固志在科第,非真有取法古人之心,然沉浸于此不识不知之间,自隐受古圣先贤之感化”。这一说法旨在()
A.指出四书五经的不足之处 | B.强调恢复科举制的必要性 |
C.肯定传统经典的教化作用 | D.批评知识分子的功利心态 |
清人王鸣盛论及汉代官制,“……三公权不及尚书……尚书又不及中书矣……要之士人必不如宦人之犹亲密”。这说明汉代()
A.权力重心在宦官 | B.外朝受内朝牵制 |
C.皇权逐步加强 | D.三省制已具雏形 |
有学者认为,中国的经济形态,从先秦到汉初是贵族经济,演进到东汉至魏晋南北朝,成为世族经济,进入隋唐后,日渐呈现出“士商合流”的趋势,到宋代,终于定型为士绅经济。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贵族经济的基础是井田制 |
B.门阀政治依赖于世族经济 |
C.士商合流表明隋唐放弃了重农抑商 |
D.士绅经济强化了农民人身依附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