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一)
①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②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③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④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⑤“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⑥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⑦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呜呼,无法可想!⑧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概括文段大意。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这是_________(谁)的看法,你能用一个例子批驳这种错误看法吗?
第①句运用的表达方式是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2分)
第⑤句中的“他们”指代的是                ,“他们”因何而欢呼?(1+2分)
这一个语段中写到了当时的哪几种中国人?(请标示明白)

“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一句写出了当时某些中国人                 的精神状态。
第⑥句中的“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的原因是什么?
结尾一句“我的意见却变化了”具体是指                            ,表现了作者强烈的                            精神。
作者先离开东京,又离开仙台,两次选择的目的是什么?他的人生选择
对你启示?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7小题,共21分)
秋之神韵
我爱秋。不只爱它令人赞美的硕果,不只爱它奉献一生的落叶,我最爱它令人神往的神韵。
没有春的缠绵,夏的狂热,冬的冷漠;犹如原野上时而奔跑跳跃,时而戛然而止的骏马,犹如饱经沧桑豁达开朗的将军,犹如从容飘逸划过夜空的流星……
秋天是清爽的。头上是高阔的天空,蓝蓝的不杂一丝云彩;脚下是平坦的大地,处处有成熟的金黄,恬静的小街道。风中飘洒黄叶的飒飒声,与清澈见底欢愉跳跃的小溪轻声伴和。一切都是那样的清纯与洒脱。
秋天是热情的。因酷暑而委顿的人们,在微微的凉意里振作起来了。学生们又满怀信心地开始了新的学年;年轻人也兴高采烈地于重阳远眺,一个个步履轻快,神采飞扬,他们又有了新的期待。
秋天是真诚的。一阵秋风,吹散了平日的虚伪与私心,人们胸怀坦荡,以诚相待。在这自自然然爽爽快快的季节里,又怎么会容得下猜疑和做作呢?
清爽、热情与真诚,不加雕琢的自然流露,行云流水般的抒发自如,透露出一种沁人心脾的新意,这就是秋的高洁与潇洒的神韵。噢,秋之高洁,我钦佩你;秋之潇洒,我欣赏你。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戛.然而止()硕.果()伴和.()步履.()雕琢.()
把文中画“_____”的句子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作者眼中,春天的特点是_____,夏天的特点是_____,冬天的特点是_____,秋天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文中,作者把秋天分别比喻成了_____,_____,_____。
“这就是秋的高洁与潇洒的神韵。”一句里的“这”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最喜欢文中的哪句(段)话,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认为秋天是清爽的、热情的、真诚的。秋天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仿照作者的表达方法写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贫寒是凛冽的酒》一文,回答小题。(共9分)
贫寒是凛冽的酒
①是在我小学毕业时,父母带我来北京玩,在天安门广场,父亲问一个捡瓶子的人一个月可以挣多少,那人说两千。所以父亲说,可以留下来,留下来捡破烂都能活。因为父亲的工资当时才八百。虽然说那时算是处于公务员下海浪潮的尾声,可父亲以优异的业绩炒了公家的鱿鱼,还是震动乡县,以至于我们那个县盛传着谣言说父亲是到北京来贩毒的,否则没法解释。
②可实际上,我们初来乍到,连暖气都烧不起,每天是要砸冰出门的,因为晚上呵出的水蒸气会把门死死封住,这个恐怕很少有人体验过吧?第二年更是穷得过年只剩两百块钱,连老家都回不去。
③但终究没饿死嘛。我母亲说北京人傻,吃鸭子就吃皮,留下个那么多肉的大鸭架子才两块钱一个,所以母亲就买鸭架子给我吃,我不记得自己吃了多少。母亲说,当时看着我蹲在门口能吃下一整只,她特别开心,但也总后悔说那时候没给我补好,害我个头没有长得像舅舅那么高。
④母亲还会买将死的泥鳅给我吃。她说泥鳅早上被贩到菜场,颠簸得都会翻白肚子,看起来像死的,所以才卖一块钱一斤。母亲就把它们买回来,用凉水一冲,不一会儿就都活了。
⑤当年住过的小屋,我还记得清清楚楚。家里就两张床,一张桌,一个电灯,一口锅,最高级的电器是我学英语不得不用的步步高复读机。那也是我们全家的娱乐工具,一家人吃了饭总能围着它唱歌录音。
⑥还有一次我踩翻了凉在电饭锅里的开水,烫了一脚的泡,母亲抱着我一个劲儿地哭,心肝宝贝地喊着,“真对不起,对不起,好好的干嘛到北京受这份罪呢?要是在老家,哪里会这样烫着脚了。”这倒是真的,我们用电饭锅煮开水,不就是为了省下一个热得快的钱吗?但忧患就是如此,会让亲爱的人抱得更紧,父亲在日后与我散步时曾对我说,那时他与母亲的感情比新婚还要恩爱。有太多的夜晚,他们愁到失眠,但是可以相依为命。
⑦可我毕竟是少年,当时对于贫穷并没有太多的感受,经常都是嬉笑过去了。比如我们没有钱买第二套校服,却需要每天都穿它,没办法的时候就在锅里炒衣服,校服洗过放到锅里去炒干。我很擅长这种技艺,我可以告诉你如何不把衣服炒皱,如何不把拉链炒化。
⑧好在后来富裕了。那是只有苦过拼过的人才知道的滋味。真正的财富,也许不是后来的富有,而是当年的贫寒;不是那些小家子气的冷暖自知,而是破釜沉舟的卧薪尝胆、含辛茹苦。因为,贫寒像凛冽的酒,喝过才敢提着虎拳,往世上走。(有删改)
文中哪几件事体现了我们的生活是贫寒的?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至少四件事)
第⑥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谈谈你对“真正的财富,也许不是后来的富有,而是当年的贫寒”的理解。
结合你的成长经历,谈谈对文章的认识和感悟。

阅读《有才与用才》一文,回答下题。(共9分)
有才与用才
①“时势造英雄,英雄亦能造时势”,但历史上能“造时势者”实属少数,更多的时候,我们读到的是一些比较哀怨的声音。左思有“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的慨叹,王勃有“冯唐易老,李广难逢”的感慨,苏轼更是以“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自喻,他们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块垒。翻开历史,如冯唐、李广身负雄才,却难遂志愿者,车载斗量,正如古人所言:“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百里奚出游列国求仕,历经宋、齐不用,身为虞大夫而虞国亡,后来在秦国主政,却促进了秦国的崛起。百里奚在虞而虞亡,在秦而秦霸,何也?“非愚于虞而智于秦也,用与不用,听与不听也。”司马迁一席话道出其中奥妙,人才不仅在于发现,还在于使用,而用与不用又恰在于用人者之明与不明。倘若不量才而用,视宝玉为瓦砾,人才与庸才又有什么区别?
③当然,天下人才无数,而赏识者因时间、精力乃至视野所限,并非能识遍所有人才。因此,生逢其时的有才之士,不应去学姜太公钓于隐溪,而应有勇气展露才华,甚至毛遂自荐。
④韩信有大将之才,跟随项梁无所知名,后跟随项羽,积极进言献策,亦不被采用,官职仅为郎中。后来跟随汉王,多次主动与萧何交谈,始有“萧何月下追韩信”的美谈,并获得萧何力荐。默默无闻的韩信能担任大将军之职,虽离不开萧何知人的才略、离不开汉王善任的胆识,但更离不开毛遂自荐的自信和审时度势的智慧。倘若韩信一意消沉,自己不努力争取,今天世上怕就没有几个人知道还有韩信这个将才了。
⑤以上几人,百里奚、韩信终能施展才华,冯唐、李广却只有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慨叹。同样是生逢其时,却有着完全不同的人生遭遇。
⑥我们身处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我们身边也不缺乏各种各样优秀的人才。要想致力于国家的建设,实现人生的理想抱负,不仅需要有虚怀若谷、求才若渴的“伯乐”,更需要有勇于担当、积极向上的“千里马”。只有这两者兼备,才会成就事业。所以,一个人有才华,并且受到赏识和重用,才有得到实现人生理想的机会。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第②段画线句运用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文章最后一段加点词“这两者”具体指什么?
有朝一日,你也会成为人才。请结合选文内容谈谈你将如何施展才华?

阅读《高大上的“正”字计数法》一文,回答小题。(共8分)
高大上的“正”字计数法
①苏格兰公投落下帷幕之际,吸引人们眼球的不仅仅是票选的结果,更有英国人那奇葩的计票方式。从新闻照片里可以清楚地看到,统计选票的人竟然是在纸上一条条地画竖杠杠,视觉效果非常凌乱。这引得人们议论纷纷:“想不到发达国家竟然采取这种刀耕火种的计数方式。”
②对比之下,我国的“正”字计数法立刻显得又机智又高端。这个方法广泛流行于庙堂之上和群众之间,为大家所喜闻乐见。五笔一字,整齐划一,视觉效果简洁明了,能够大大提高统计效率。相信很多小伙伴从小学选班委开始就用“正”字计数,一路画“正”直到现在。
③这么好用的方法,究竟是谁先想到的呢?“正”字曾经是古代大数单位之一。汉代《数术记遗》中记载的大数有:亿、兆、京、垓、秭、壤、沟、涧、正、载。又因为“数有十等,若言十万曰亿,则十亿曰兆,十兆曰京也。”以此类推,“正”代表一个相当大的计数单位。
④至于真正使用“正”字来一笔一画计数,则要追溯到清末民初的上海。在旧上海,起初进戏园看戏并不采用凭戏票制度,仅由服务人员领座,由善写计数的服务人员将卖座情况写在“大水牌”上注明。由于时间急促,恐怕误记,同时为了稽核总数,所以每满五个看客,就写一个“正”字,或者是领一个看客就画上一笔,画上五笔便成一个“正”字,随后再去收费。后来看戏的人增多,戏园规模扩大,用水牌计票的方法逐渐被戏票所取代,但“正”字的计票方法却被商家和选举计票所借鉴,广泛应用起来。
⑤明治维新之后,日本也开始采用这种计数方法。此前的江户时代,他们曾使用“玉”字来计数,同样是五画为一个单位。由于绝大多数人生来就具有十根手指,因而在进化史中促成了十进制的广泛采用,而五画字和五画符号便于十进制计数,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曾被使用过。但在所有五画字中,只有“正”字字形规矩简洁,只由横竖构成,没有哪两笔首尾相连,甚至连每一画的长度都大致相等。所以,作为计数符号,没有比它更合适的了。
⑥“正”字的含义相当正能量。它的本义是平正、不偏斜。在词典中“正”的含义很多,其组成的词和短语也大多都是褒义,如正直、正大光明、正人君子、刚正不阿……足见人们对正字的喜爱。同时,它也有着“匡正”“正确”的含义,是人们表达信任的基准。
⑦在投票选举中,人们最希望的是公平公正,从外形到内涵,“正”字都是完美的计数工具,无怪乎人们称赞它是高大上的计数方法了。(选自《青年文摘》2015年第6期)
开篇介绍苏格兰公投的计票方式有何作用?
第⑤段主要使用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第⑤段中加点的“绝大多数”能否删掉?为什么?
我们中华民族还有许多像“正”字计数法这样高大上的发明创造,你还能再举出两个例子吗?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鹦哥岭
1鹦哥岭位于海南省中南部,具有热带雨林面积大、生物物种丰富、原始性强等特点,是我国原始热带雨林中保存最完好的自然保护区,在我国自然保护区体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 。据调查发现,鹦哥岭保存着我国面积最大的、连片的原始热带雨林,其面积有250多平方公里,而被评为中国最美森林的尖峰岭,其连片的热带雨林也仅为150平方公里,霸王岭、吊罗山、黎母山、五指山则更低。
3 。据调查,鹦哥岭的物种非常丰富,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5种,二级17种,海南特有物种植物132种;陆栖脊椎动物431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4种,二级36种,51种列入中国濒危。在调查中,专家们还不断发现新的物种,如首次发现的伯乐树、鹦哥岭树蛙等十多种动植物新种。专家们认为,鹦哥岭可能还存在着大量未认识的物种。
4 。考察我国热带雨林保护区,包括西双版纳、尖峰岭、霸王岭均在历史上或多或少建立了森林开发利用机构,而鹦哥岭由于山高坡陡,交通闭塞,人烟稀少,绝大部分区域从未有过正规和大规模的开发利用,表现出非常明显的原始特征,有许多地方还从未有过人类足迹,是我国非常少有的一块热带雨林处女地。
5鹦哥岭是海南岛两大河流——南渡江、昌化江的发源地和水源涵养林,主宰着海南岛的水系形态。鹦哥岭还是海南第二高峰,其森林与地形地貌影响着海南全岛气候,一旦森林植被遭到破坏,将从根本上影响海南岛整体气候,使本岛大部分地区的农业生产遭到毁灭性的打击,后果堪忧。
6近年来,鹦哥岭的知名度越来越高,但随之受到的威胁也越来越严重,乱伐、盗猎等现象时有发生。2007年以来,27名青年大学生志愿者陆续奔赴鹦哥岭,开始了自然保护区的工作,并一直坚守岗位至今。鹦哥岭自然环境的保护工作是长期而艰巨的。让我们都行动起来吧!鹦哥岭在呼唤!
(选自《大百科》有删改)
将下列句子还原于文中第②③④段的横线处,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a.鹦哥岭是我国生物物种的宝库。
b.鹦哥岭是最具原始特征的自然保护区。
c.鹦哥岭是我国连片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

A.a—b—c B.b—c—a
C.c—b—a D.c—a—b

选文第②段主要运用了两种说明方法,请举出一种并分析其作用。
选文第④段中加点的短语“绝大部分”能否删去?为什么?
结合全文内容,说说结尾一段中“鹦哥岭在呼唤!”这句话的含义。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