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吉尔曾说:“未能通过一种或另一种手段将当初已屈服了的俄国引入全面的民主制度之中——这一失败如今成为我们的沉重负担。”对“这一失败”的准确理解是
| A.《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 | B.苏联“二五”计划后工业超过英国 |
| C.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 D.美苏争霸导致世界长期动荡不安 |
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举行太平洋博览会,中国政府对这次博览会给予了高度重视。中国展区设有农业馆、矿业馆、交通馆、美术馆等。中国茅台酒、张裕酿酒公司“可雅白兰地”、醴陵瓷器、苏绣等产品获金奖。中国共获得1211项奖,在全球31个参展国中独占鳌头,这是中国参加历届博览会所获成绩最优秀的一次。以上材料说明
| A.中国传统工艺品在世界仍占一席之地 |
| B.洋务运动取得重大的成就 |
| C.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得到初步发展 |
| D.中国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
1901年梁启超在新闻报刊上有这样一段描述:“吾闻数月以来,京师及各省都会,其翻译与通事之人,身价骤增,势力极盛,于是都会人士,咸欣而慕之。昔之想科第者,今皆改而从事此途焉。”对这段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 A.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科第出身人士不再被重视 |
| B.晚清以来,提倡和传播西学已在社会上产生重大影响 |
| C.庚子事变后,民族自信心丧失,媚外已成社会风尚 |
| D.戊戌变法废除了科举制度,士大夫改习西学以为进身之阶 |
明中期到明末的百年间,由欧亚贸易流入中国的白银在7000到10000吨左右,约占当时世界白银总产量的1/3。导致这一现象主要的原因是
| A.新航路的开辟加强了东西方贸易联系 | B.郑和下西洋带回来了大量白银 |
| C.白银成为当时中国的主要流通货币 | D.明朝资本主义萌芽 |
朱子曰:“天下一物,内外一理,流通贯彻,初无间隔。若不得见,则虽生于天地间,而不知以为天地之理,虽有人之形貌,而亦不知所以为人之理矣。……天命之性,处处皆是,但之寻时,先从自己身上寻起。”上述材料所阐述的核心内容是
| A.“理”是一种客观物质 | B.人性与天理一致 |
| C.主张“知行合一” | D.格物致知是探究“理”的根本手段 |
“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法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上述材料说明荀子
| A.强调“法”是“礼”的基础 | B.主张礼法并施 |
| C.提倡严刑峻法 | D.主张“仁政”是治国的根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