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词在出土文物中最早出现于西周初年青铜器“何尊”的铭文:“余其宅兹中国,自之薛(义)民”,意思是建都于天下的中心,从这里统治人民。对此铭文理解正确的是:
| A.铭文表明西周开始出现国家 | B.铭文说明西周强调秩序和等级观念 |
| C.铭文说明西周实行分封制 | D.“中国”一词西周与现代的意思一样 |
刘少奇在1956年的一次会议上说:“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次会议应该是()
| A.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 B.中共八大 |
|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 D.中共十四大 |
1956年底,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初步确立,这是20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这一变化,相对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其特点是新中国的()
| A.经济基础发生历史性变化 |
| B.政治体制发生巨大变化 |
| C.外交政策发生巨大转折 |
| D.第一个五年计划成就突出 |
明清时期,资本主义开始出现萌芽。但一直到鸦片战争前夕,萌芽虽有壮大,却无突破,资本主义始终未能成为时代的主要潮流。其最根本的原因是()
| A.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不断侵入 |
| B.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成长 |
| C.中国始终没有出现独立的手工工场 |
| D.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 |
中国读书人历来“耻于言商,耻于言利”,而清末“状元实业家”张謇却放弃仕途,投身于近代工商业。这里反映出的观念意识是()
| A.实业救国 | B.工商皆本 | C.重利轻义 | D.重农轻商 |
19世纪90年代,天津武举李福明开办一家机器面粉厂,官府见生意兴隆,就存心勒索。李福明去官府讲理,结果被扣上“私设磨坊”、“哄闹官署”等罪名,革去武举功名,“交刑部治罪”。面粉厂被迫关闭。这一材料说明民族工业 ( )
| A.发展迅速, |
| B.受到本国封建势力的压制 |
| C.内部管理不善 |
| D.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压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