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
公有制经济 |
非公有制经济 |
1978年 |
99.1% |
0.90% |
1997年 |
75.8% |
24.2% |
2002年 |
66.7% |
33.3% |
(1)结合上表内容回答: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
(2)这项基本经济制度是由什么确立的?
2014年9月12日,江苏省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在无锡宜兴举行。在主题朗诵《爱的引言》中,活动拉开帷幕。孝老爱亲好人居才英,照顾瘫痪丈夫20年;献血机器万汉强无偿献血62次,献血量累计49500毫升;见义勇为好人殷健为营救异乡落水者献出生命;身残志坚的马伟忠,创立爱德陶艺社,累计捐助款项800多万元;坚持关怀社会弱势群体的贾林康,创建了江苏首家角膜遗体捐献站……15位好人虽来自不同地方、不同岗位,但却绽放出同样璀璨的道德光芒。“中国好人”贾林康说:“不做好事不舒服,看到困难的人不帮不舒服,对我好的人不回报不舒服,虽然我已经75岁了,作为中国好人,我要把公益事业、慈善事业做下去。” 正是这些好人们乐于奉献的道德观,让整个社会充满爱的温暖。
请问:
(1)这些“好人”身上的什么品质值得你学习?
(2)回想生活中他人(亲人、朋友、老师、同学……)帮助过你的一个感动瞬间,对他(她)说一句感谢或祝福的话。
(3)有同学认为爱心是惊天动地、轰轰烈烈的。你赞同这种观点吗?说说你的理由
(4)爱心是需要传递与接力的。生活中,你准备以什么样的行动帮助别人?请从家庭、学校、社会各举一例说明。
在七年级的一次考试中,小明的数学成绩不及格,这使他羞愧难当。为了保全面子,小明把分数作了改动后才把试卷交给父母看。
(1)小明“知耻”后的做法对不对?为什么?他怎样做才对呢?
(2)请你再列举两个生活中缺乏羞耻之心的事例。
从小学到初中,这是一个跨越。不少学生以前没有离开过家,在上小学时,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接受父母无微不至的呵护,与现在需要独立面对的初中生活相比,可谓一个不小的变化,诸多不适应在不少学生身上显现了出来。
请问:我们该怎样做好自我调适,做个阳光少年?
材料 “在上晚自习的时候,有时候题目做不出,我总喜欢马上去问别人。我也知道这种习惯不好,既影响别人学习,又破坏了晚自习的课堂秩序,但是我憋在心里总感到难受,我该怎么办呢?”
请你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有问题总喜欢马上去问别人,这种学习方法有什么弊端?
(2)问别人问题前,你认为自己应该先怎么做?
(3)假如这位同学想晚自习问同学问题,又不破坏班级自习秩序,他可以怎样去做呢?请你给想个办法。
最近,妈妈发现小刚特别爱穿一些奇怪的衣服,便对他说:“你是一个学生这样穿可不太好。”小刚不以为然地说:“你知道什么!这才叫‘酷’。”妈妈又说了几句,小刚生气地说:“我已经长大了,穿什么是我自己的事情,不用你管!”
阅读上述文字,回答下面问题:
(1)小刚所理解的“酷”是什么?你是怎样理解“酷”的?
(2)小刚对妈妈说:“你知道什么!”这反映了他的一种什么心态?
(3)小刚是怎样理解长大的含义的?你又是怎样理解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