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中说到:“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虽然有对人的价值的发现,但它的灵魂不是对个人理性的高扬,而是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这一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
| A.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不够充分 | B.中国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深重 |
| C.三民主义思想存在严重缺陷 | D.中国传统文化压抑扼杀人性 |
学完《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这一单元后,有四位同学分别撰写研究历史小论文,其中论文标题出现史实错误的是
A.《浅议西周分封制》B.《谈北宋“重文轻武”的特点与影响》
B.《简议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D.《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
朱元璋废除宰相制,由六部分理朝政的举措是为解决
| A.地方割据问题 | B.丞相与六部尚书的矛盾 |
| C.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 D.挽救封建制衰落的问题 |
以下有关选拔官员的方式与主要依据搭配正确的是
军功授爵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
| A.功绩——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 |
| B.考试成绩——功绩——门第声望——品行才学 |
| C.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功绩 |
| D.功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考试成绩 |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古代中国许多知识分子的追求,隋唐以后他们实现这一理想的主要途径是
| A.参加科举考试 | B.等待朝廷察举 | C.投笔从戎戍边 | D.投作官吏幕僚 |
图1和图2中,我国当时实行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是
| A.郡国并行制、行省制 | B.分封制、郡县制 |
| C.郡县制、行省制 | D.分封制、行省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