锋线指锋面与地面的交线,该图为某地区某年4月11日—13日锋线移动情况。读图完成第8~9题。
该锋面属于( )
A.北半球冷锋 | B.南半球暖锋 | C.北半球暖锋 | D.南半球冷锋 |
11日-l3日期间,甲地气温最低值出现在( )
A.11日的深夜 |
B.12日的深夜 |
C.11日的日出前后 |
D.13日的日出前后 |
下列关于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理环境的各要素无关联 |
B.地质作用不会对气候产生影响 |
C.气候要素直接影响生物、水文等要素,但生物、水文不会对气候产生影响 |
D.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 |
1994美国科学家在圣马太岛放养了29只驯鹿,由于无天敌,环境好,10年后达到1000只,20年后达到6000只,又过了三年只剩下42只,这一变化过程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
A.生产功能 | B.平衡功能 | C.调节功能 | D.分解功能 |
下图是水土流失过程中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图中序号按“地表起伏大、植被条件差、地表侵蚀”顺序排列的是
A.②③① | B.②①③ | C.①②③ | D.③②① |
下图为某地地质构造剖面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下列地点能够露天开采煤矿且比较安全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在a、b两处采煤,最容易发生的矿难事故分别是()
A.瓦斯爆炸和透水事故 | B.井喷事故和瓦斯爆炸 |
C.透水事故和瓦斯爆炸 | D.透水事故和井喷事故 |
下图甲中数字为海拔高度,不同符号为不同年代的沉积岩层。图乙中的数字为不同的地质作用。据图完下列各题。图甲中甲地的地貌为()
A.向斜山 | B.向斜谷 | C.背斜山 | D.背斜谷 |
图甲中地貌形成的地质作用对应图乙中的()
A.1 | B.2 | C.6 | D.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