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烛为照明,求知为运用。学而不用,如同耕地不播种,终无所获。”这一论断是在强调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 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
C.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 D.认识对实践有促进作用 |
2010年8月27日,温家宝在全国依法行政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必须加强政府立法和制度建设。材料中的“政府立法”是指国务院:
①根据宪法、法律以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授权,制定行政法规
②是我国的最高立法机关,享有立法权
③是我国的最高行政机关
④不享有宪法规定的真正意义上的立法权,属于授权立法或委托立法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③② |
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的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朝鲜、彝、壮等七种少数民族文字单行本由中国民族语文翻译局翻译,民族出版社、四川民族出版社、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已向全国公开发行。这表明:
①我国坚持了民族平等的原则
②我国积极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
③少数民族使用自己语言文字的权利得到尊重
④少数民族具有管理本民族文化事务的权利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③④ |
漫画《入不敷出》生动地表明了“入”和“出”之间的
A.斗争的关系 | B.统一的关系 |
C.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 D.自相矛盾的关系 |
2011年3月开始,湖北省省委号召全省开展“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活动以“送政策、办实事、促发展”为主题,重点围绕促进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落实,帮助解决农村农民生产生活中的突出困难和问题,取得良好的效果。这充分说明该省省委:
A.执政为民,不断加![]() |
B.尊重农民在农村经济社会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农民首创精神 |
C.加强作风建设,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
D.加强思想建设,密切联系群众,保持了党最大的政治优势 |
2010年12月1日,新《国家赔偿法》开始实施,精神损害赔偿首次纳入国家赔偿的范围。依据该法,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侵犯公民人身权,致人精神损害,造成严重后果的,国家应当支
付相应的精神损害抚慰金。结合材料可知《国家赔偿法》开始实施的政治意义是:
①我国公民的人权得到进一步尊重和保障
②促使党积极推进自身建设,提高依法执政能力
③说明我国人民享有的民主权利是广泛的
④促使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审慎行使权力
A.①② | B.①③ | C.①④ | D.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