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有甲、乙两种植物(均为二倍体纯种),其中甲种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力高于乙种植物,但乙种植物很适宜在盐碱地种植,且相关性状均为核基因控制。要利用甲、乙两种植物的优势,培育出高产、耐盐的植株,有多种生物技术手段可以利用。下列所采用的技术手段中,不可行的是
A.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可获得满足要求的四倍体杂种目的植株 |
B.将乙种植物耐盐基因导入到甲种植物的受精卵中,可培育出目的植株 |
C.两种植物杂交后,得到的F1再利用单倍体育种技术,可较快获得纯种的目的植株 |
D.诱导两种植物的花粉融合,并培育成幼苗,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可培育出目的植株 |
下列基因型中都是纯合子的一组是()
A.RRDdFF与rrDdff | B.RrDDff与RrddFF |
C.rrddFF与RRddff | D.RrDdFf与rrddff |
下列杂交组合中,后代只有一种表现型的是()
A.Aabb×aabb | B.AABb×aabb | C.AaBb×AaBb | D.AAbb×aaBB |
将黑斑蛇与黄斑蛇杂交,子一代中既有黑斑蛇,又有黄斑蛇;若再将F1黑斑蛇之间交配,F2中既有黑斑蛇又有黄斑蛇。由此分析可以得出
A.蛇的黄斑为显性性状 |
B.F2中黑斑蛇的基因型与F1中黑斑蛇的基因型相同 |
C.F1黑斑蛇的基因型与亲代黑斑蛇的基因型不同 |
D.所有黑斑蛇的亲代中至少有一方是黑斑蛇 |
在孟德尔的豌豆实验中,最能体现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
A.F1显隐性的性状分离比为1:0 | B.F2显隐性的性状分离比为3:1 |
C.F2的遗传因子组成之比为1:2:1 | D.测交后代显隐性之比为1:1 |
下列各组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玉米的黄粒和圆粒 | B.家鸡的长腿和毛腿 |
C.绵羊的白毛和黒毛 | D.豌豆的高茎和豆荚的绿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