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细胞膜上神经递质受体基因的复制表达等过程。下列相关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A.①过程需要模板、原料、酶和能量四个条件 |
B.为方便起见,获得该基因mRNA的最佳材料是口腔上皮细胞 |
C.图中①②③过程一定发生碱基互补配对 |
D.人的囊性纤维病体现了基因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
果蝇白眼为伴X隐性遗传,显性性状为红眼.在下列哪组杂交后代中,通过眼色就可直接判断子代果蝇的性别
A.白眼♀果蝇×白眼♂果蝇 |
B.杂合红眼♀果蝇×红眼♂果蝇 |
C.白眼♀果蝇×红眼♂果蝇 |
D.杂合红眼♀果蝇×白眼♂果蝇 |
果蝇的一条染色体上,正常染色体片段的排列为123﹣456789,中间的“﹣”代表着丝粒,下表表示了由正常染色体发生变异后基因顺序变化的四种情况。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染色体 |
基因顺序变化 |
a |
123﹣476589 |
b |
123﹣4789 |
c |
1654﹣32789 |
d |
123﹣45676789 |
A.a是染色体某一片断位置颠倒引起的
B.b是染色体某一片断缺失引起的
C.c是染色体着丝点改变引起的
D.d是染色体增加了某一片断引起的
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大小、形态不完全相同,但存在着同源区(Ⅱ)和非同源区(Ⅰ、Ⅲ),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Ⅲ上的致病基因控制的,则患者均为男性 |
B.若X、Y染色体上存在一对等位基因,则该对等位基因位于同源区(Ⅱ)上 |
C.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Ⅰ上的显性基因控制的,则男性患者的儿子一定患病 |
D.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Ⅰ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则患病女性的儿子一定是患者 |
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 |
B.分别用35S和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培养 |
C.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具有放射性子代噬菌体比例高 |
D.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于试管的沉淀物中 |
关于生物变异的叙述错误的是
A.基因结构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替换导致基因突变 |
B.精子和卵细胞融合形成受精卵过程中发生基因重组 |
C.三倍体植物可以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但其不可育 |
D.染色体上的片段易位或倒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