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图1为草原生态系统部分营养结构示意图,图2为碳循环局部示意图,表格表示该草原生态系统中甲→乙→丙(三者构成一条食物链)各种群对能量的同化、利用、传递等的部分数量关系。已知该草原生态系统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为150000百万千焦,但其中149875百万千焦的能量未能被生产者固定。(净同化量=同化量—呼吸消耗量)
(1)图1中鹰和蛇的关系为         。若鹰体内有机物增加15克,假设鹰从各条食物链中获得的能量是均等的,至少需要消耗植物      克。
(2)图2中表示生态系统基石的字母是       ,能构成群落的是          ,若因环境污染造成生产者锐减,则对F、D数量的影响是           。碳在生物群落内以      的形式进行流动。
(3)表格“?”处数值为                  。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中大部分被消耗掉,只有大约       %的能量能够流到下一个营养级(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未知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两个生物兴趣小组分别对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进行了如下的探究实验。请分析作答:
(1)甲兴趣小组想探究的具体问题是:酵母菌是否在有氧、无氧条件下均能产生CO2。现提供若干套(每套均有数个)实验装置,如图Ⅰ(A~D)所示:

①请根据实验目的选择装置序号,并按照实验的组装要求排序(装置可重复使用)。有氧条件下
的装置序号:     ;无氧条件下的装置序号:    
②装置中C瓶的作用是                  ,B瓶中澄清的石灰水还可用          代替。
(2)乙兴趣小组利用图Ⅱ所示装置(橡皮塞上的弯管为带有红色液滴的刻度玻璃管),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类型。
①如果想得到实验结论,还必须同时设置对照实验,请问对照实验装置(假设该装置编号为Ⅲ)如何设计? 
②请预测与结论相符合的现象,并填写下表:

序号
装置中红色液滴的移动现象

装置Ⅱ
装置Ⅲ
结论
1
a    
b不移动
只进行有氧呼吸
2
c不移动
d    
只进行无氧呼吸
3
e    
f    
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

③若酵母菌消耗的O2为3 mol,而释放的CO2为9 mol,则酵母菌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是有氧呼吸的    倍。

下图是细胞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乙图是甲图的局部放大):

(1)图甲、乙可能是下列哪种细胞(  )

A.玉米的叶肉细胞    B.酵母菌
C.蓝藻 D.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2)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A的厚度变小,说明A具有__________。
(3)细胞能将代谢废物及多余的物质从细胞内排出到细胞外,并从周围吸收所需营养物质,体现了图丙具有的功能特性是__________。
(4)下列曲线能正确表示K出入细胞的速率和相关条件的关系的是(  )

根据反应式ATPADP+Pi+能量,回答下列问题:
(1)ATP作为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在ATP→ADP的过程中,由于断裂而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2)在绿色植物体内,发生ADP→ATP的生理过程是在细胞内的中进行的。
(3)在呼吸作用中,反应方向向,能量来自。
(4)根吸收无机盐离子的过程,反应方向向,能量用于

请据图分析完成下列问题:

(1)判断甲、乙、丙中属于原核细胞的是________,属于真核细胞的是________
判断的主要依据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太阳能通过图中乙细胞结构[填名称]中进行的光合作用后,才能进入生物界。若图中乙细胞是洋葱的根尖成熟区细胞,则图中不应该具有的结构是[填编号]
(3)图中丙细胞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是[填编号],图中乙细胞与细胞壁形成有关的细胞器是[填编号]________。
(4)如果图中乙细胞是低等植物细胞,则图中还应该有的细胞器是[填编号]

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基本上都是在酶的催化下进行的。请根据下列有关酶促反应的实验操作,回答相关问题。

实验操作
试管
A
B
C
D
E
F
1.加入质量分数为1%的可溶性淀粉溶液1 mL
+
+


+

2.加入质量分数为2%的蔗糖溶液1 mL


+
+

+
3.加入唾液淀粉酶溶液1 mL
+

+



4.加入蔗糖酶溶液1 mL

+

+


5.加入蒸馏水1 mL




+
+
6.酶促水解反应
摇匀,37℃水浴中保温10min
7.向每个试管中加入斐林试剂2 mL
摇匀,沸水浴中加热1~2min
8.观察并记录各试管内的变化

注:表中“+”为加入,“-”为未加入
(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
(2)制备淀粉溶液时需加热煮沸,但制备好以后必须冷却到室温才能使用,这是防止
(3)上述实验中,_______________号试管能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本实验的结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过程中,E、F号试管起______________作用。如果E、F号试管也出现砖红色沉淀,可能有很多原因,下列分析正确的是(用序号表示)_______________。
①淀粉溶液、蔗糖溶液不纯,混有还原性糖
②淀粉溶液、蔗糖溶液放置的时间太长,其中的微生物将部分淀粉、蔗糖分解成还原性糖
③试管不干净、上面留有还原性糖
④实验操作过程中,胶头滴管混用、错用
(5)如果条件所限,只保留两支试管,也能初步得出实验结论,请你写出可能的组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