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I.在一定的CO2浓度和适当温度条件下,测定植物叶片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合作用速率,得出了光照强度与该植物叶片光合作用速率的关系及CO2的转移方向图,分析下图并回答问题:  

(1)在上图a点所示条件下,该植物叶肉细胞内能够产生ATP的部位是______________。
(2)在一昼夜中,将该植物叶片置于8klx光照下9小时,其余时间置于黑暗中,则每100cm2叶片一昼夜中CO2的净吸收量为___________mg;将该植物叶片从光下移到黑暗中,叶绿体中三碳化合物含量短时间内将______________。   
(3)若已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上图曲线表示该植物在25℃时光合作用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若将温度提高到30%的条件下(原光照强度和CO2浓度不变),理论上b点将向____________移动。
(4)上图曲线中b点和c点分别对应____________(填图甲、图乙、图丙、图丁)。
Ⅱ.利用右图装置测定植物在适宜温度及适宜光照强度下的真正光合速率。(注:真正光合速率一呼吸速率=净光合速率,CO2传感器的另一端与计算机相连,以监测瓶中CO2浓度的变化,实验装置能保证被测植物的正常生命活动),请设计实验步骤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实验步骤: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分析:
若下图为该植物在实验中测得的实验数据,则该植物的真正光合作用速率是____________ppm/min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图A表示某二倍体哺乳动物某器官内连续发生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图B.图C为该过程中一个细胞内部分染色体的行为变化的示意图,据图分析回答:

(1)该过程进行的场所是________,图B、图C所示的分裂时期在图A中分别位于过程_______、______。
(2)图B所示细胞中含染色体组数为_______,图C所示细胞中染色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____________。
(3)若该动物的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一般情况下,图B细胞移向同一极的基因是__________,图C细胞移向同一极的基因是___________。

下图是生物体内进行遗传信息传递的部分图解,下表为部分氨基酸的密码子,据图回答:

(1)图中1和2分别代表物质的名称是____、____,图中共有种核苷酸。
(2)在基因工程中,利用这两种分子进行杂交,可用于检测___________,若两条链共含有200个碱基,且A:T:G:C=2:1:3:3,则含碱基U有___个。
(3)若甲链中的一段序列为…TACTTCAAA…,据右表推测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__。
(4)推测上图表示的过程是

在牧草中,白花三叶草有两个稳定遗传的品种,叶片内含氰(HCN)的和不含氰的。现已研究查明,白花三叶草的叶片内的氰化物是经下列生化途径产生的:


基因D决定产氰糖苷酶的合成,d无此功能;基因H决定氰酸酶的合成,h无此功能。现已两个不产氰的品种杂交,F1全部产氰,F1自交得F2,F2中有产氰的,也有不产氰的。将F2各表现型的叶片的提取液作实验,实验时在提取液中分别加入含氰糖苷和氰酸酶,然后观察产氰的情况,结果记录于下表:

叶片
表现型
提取液
提取液中加入含氰糖苷
提取液中加入氰酸酶
叶片Ⅰ
产氰
含氰
产氰
产氰
叶片Ⅱ
不产氰
不含氰
不产氰
产氰
叶片Ⅲ
不产氰
不含氰
产氰
不产氰
叶片Ⅳ
不产氰
不含氰
不产氰
不产氰

(1)根据题意,F1植株叶片中全部含氰,推测其可能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
(2)叶片Ⅱ不含氰,在其提取液中只加入含氰糖苷不产氰,而只需加入氰酸酶就能产氰,说明其叶肉细胞中缺___________酶,不缺____________酶,其可能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同理推知叶片Ⅲ可能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
(3)叶片Ⅳ不含氰,在其提取液中只加入含氰糖苷不产氰,只加入氰酸酶也不产氰,说明其叶肉细胞中缺_____________;其基因型是____________;如果在其提取液中同时加入含氰糖苷和氰酸酶,是否能产氰?
(4)根据上述分析,两个不产氰的品种的基因型____;在其F2代中产氰和不产氰的理论比例为__________。

某噬菌体基因的部分碱基序列如下图所示,该片段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为“…甲硫氨酸--组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甲硫氨酸的密码子是AUG)。
1961年,克里克等科学家用噬菌体做了如下实验:用诱变剂处理噬菌体的核酸。如果在上述片段的某两个相邻碱基对中间插入了一个碱基对,使得密码子顺序“…AUGCAUGUUAUU…”变成“…AUGCCAUGUUAU…”,得到的肽链就会除第一个氨基酸外全部错位。如果再减去一个碱基对,则使密码子顺序中的“UGU”后面减去一个“U”,变成“…AUGCCAUGUAUU…”,结果合成的肽链只有两个氨基酸与原来的不一样。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
(1)含有上述密码子顺序的分子是___________,它是以上述基因的________链为模板合成的,此合成过程称为___________
(2)科学家的实验中,在核苷酸链中插入或减去了“碱基对”,这种改变导致的变异属于__________;通常情况下,噬菌体发生这种变异的场所最可能是__________
(3)克里克等科学家的实验证明了一个密码子是由构成的。
(4)噬菌体是遗传学研究中常用的实验材料。如果科学家先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培养基中培养大肠杆菌,再用上述大肠杆菌培养含32P标记的噬菌体,则子代噬菌体中可能检测到放射性标记的物质是___________

1918年,发生了世界范围的大流感,当年死亡人数约4000万。现在已从1918年大流感受害者的组织样本中提取了该流感病毒RNA,并经实验分析确定其由8个基因组成,碱基总数为a,其中G的数量为B.据此推测:

(1)该病毒的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最可能有种。
(2)根据中心法则分析,该病毒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与人体不同的步骤可能有

3抗体是由分泌的,参与的细胞器有20世纪30年代,科学家们发现1918年大流感幸存者体内存在完全可以阻断猪流感病毒毒力的抗体,而1918年后出生的人体内却没有这种抗体。这表明

(4)若我们接种了用该种流感病毒研制的疫苗,是否就可以预防现今的流行性感冒?为什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