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09年12月世界多国领导人出席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55°37´N,12°39´E)召开的“世界气候变化大会”,全球变暖和节能减排等再次成为热议焦点。结合下列图表,回答问题。(共10分)

图一中①②③所示的三种辐射,波长最短的是       ,对地面有保温作用的是      ,它被称为              辐射。
目前地球大气中最主要的温室气体成分是 (    )

A.氮气 B.氟利昂 C.二氧化碳 D.臭氧

图二所示地球上CO2气体排放量最大的国家是             ,我国当年人均CO2排放量约为人均总量最多国的_______%(保留整数)。
图三中a、b、c、d四幅气温降水分布图中反映哥本哈根气候类型特点的是          图。

下列有关全球变暖所产生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全球变暖会引起海平面上升 B.全球变暖会造成中纬度海区台风加剧
C.全球变暖将迫使世界各国改变农业结构 D.全球变暖可能造成地壳活动频繁

为减小全球变暖的危害,人类可采取哪些主要对策?请你例举三个方面:
                                                                               
                                                                               

科目 地理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月相变化与潮汐变化的关系 海岸的主要类型和特点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华西秋雨是我国西部地区秋季多雨的一特殊型天气现象。主要指渭水流域、汉水流域、川东、滇东等地区的秋雨。主要出现在四川、重庆、贵州、云南东部、甘肃东部和南部、陕西关中和陕南、湖北西部一带。其特点是降雨量较大,持续时间长。

材料二:有专家分析:华西秋雨是我国大气环流由夏半年向冬半年转变,在特定地区所表现的天气现象。右上图是2014年9月10华西秋雨时期的气压形式图(单位:hPa)。
(1)试从大气环流和地形因素方面分析华西秋雨的形成原因。
(2)试评价华西秋雨对我国中、西部地区农业生产影响?

下图中甲为某区域示意图,乙反映甲中的P地河谷及其附近地质剖面,P地河谷剖面形态的形成与地转偏向力的作用有关。读图完成问题。

(1)河谷处的地质构造为
(2)判断甲图中河流的流向,并分析该河流的水位季节变化特点。
(3)图中A处为一口圆形的池塘,千百年来,当地居民一直注意到一个奇怪的现象:无论旱涝,池塘水位基本保持不变,并且池塘的水总是在不停地旋转。请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解释这种现象。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某地年太阳年辐射总量(兆焦耳/米2)分布图。

材料二 成都和延安气候资料

地点
1月
4月
7月
10月
全年
成都
气温(℃)
5.5
17
25.6
16.8
16.2
降水(㎜)
5.0
51.1
228
47.9
976
延安
气温(℃)
-6.7
11.2
22.9
9.6
9.3
降水(㎜)
3.4
35.4
124
41.6
572


(1)材料一中M的值是 ,并说明理由。
(2)与成都相比,简述延安发展农业的有利和不利的自然条件。
(3)简述图中A地所在区域突出的地形特征。(4分)

根据材料及相关知识,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2011年,“成渝经济区”规划获得国务院批复。2013年“两会”期间,重庆市向全国人大提交了《重庆成都城市群建设成为引领西部地区发展的国家级城市群的建议》,意在促“成渝经济区”能发展为内陆的城市群,成为我国经济的第四增长极。
成渝经济区作为人口超过1亿的区域大市场,是中西部市场程度最高,产业集聚度和城市最密集的区域,规划中的成渝经济区总面积18万平方公里。
材料二我国城市群分布及“成渝经济区”规划范围示意图

(1)简述我国主要城市群集中分布地区及有利的自然条件。
(2)从社会经济因素方面简要说明成渝城市群的形成基础和发展条件。
(3)简述城市化对地理环境各要素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题目。
材料一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形成了全方位的开放格局,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材料二中国产业转移路线示意图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30年来我国产业转移线路。(4分)
(2)珠江三角洲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具有哪些区位优势。
(3)目前,西部地区将逐步承接东部地区和国际上部分产业的转移。试简要分析产业转移对西部地区带来的影响。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