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测量额定电压为3.8V的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中,小玫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电路图,并连接了部分实物图,如图乙所示。
(1)请帮助小玫将实物电路连接完整。
(2)连接完实物电路后,小玫闭合开关,发现小灯泡一闪,灯丝就断了。请分析电路出现故障的可能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故障排除后,小玫调节滑动变阻器,当电压表示数为______V时,小灯泡正常发光,此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丙所示,电流表的示数为______A,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______W。
在学习演奏小提琴的过程中,小明和同学们发现弦乐器的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他们决定对这种现象进行探究,经讨论后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为了验证以上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一些不同规格的琴弦,如下表:
编号 |
琴弦的材料 |
琴弦的长度/cm |
琴弦的横截面积/mm2 |
① |
钢 |
20 |
0.3 |
② |
钢 |
0.7 |
|
③ |
钢 |
40 |
0.5 |
④ |
尼龙丝 |
30 |
0.5 |
⑤ |
尼龙丝 |
40 |
0.5 |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
(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
(3)为了验证猜想三,选用编号为①、②的琴弦进行实验,则缺少的数据为______。
某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和B,点燃蜡烛,观察玻璃板后的像,如图所示:
(1)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
(2)我们应选择___________(选填“较厚”、“较薄”)的平板玻璃
来进行实验;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填“较
明亮”或“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
(3)沿水平桌面移动蜡烛B前应先将点燃蜡烛(选填“A”或“B”),但无论怎样移动B,始终不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4)改正后,再次移动蜡烛B直到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为止,这样做的目的既确定了像的位置又验证了;
(5)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张白纸,则白纸上(选填“能”或“不能”)出现蜡烛A的烛焰的像,说明。
(6)做完实验后某同学总结了一些关于平面镜成像的知识,其中准确的是()
A.将蜡烛A远离玻璃板,像逐渐变小 |
B.将蜡烛和像所在的位置用直线连接,连线跟玻璃板垂直 |
C.当蜡烛与玻璃板的距离为10cm时,像和物相距10cm |
D.将玻璃板换成平面镜,成像更清晰,更有利于进行成像特点的探究 |
小明在溪边捡到一个形状不规则的漂亮小石块,拿在手里沉甸甸的,他想测出小石块的密度,但手边只有弹簧秤,于是他找来一根细线和一个盛有水的烧杯,进行了如下实验(g取10N/kg)
(1)将小石块悬挂在弹簧秤下,示数如图甲所示,则小石块的重量为N。
(2)将小石块慢慢浸入水中,弹簧秤示数将逐渐(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小石块浸没到水中后,弹簧秤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小石在水中所受的浮力为N,小石块的体积为m3
(3)由此可计算出小石块的密度为kg/m3
(4)若将右图烧杯中的清水换成盐水,弹簧秤是的示数将(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为了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小亮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实验时小亮三次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平木板(或毛巾)上做运动,根据知识可知,这时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比较甲图和乙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可知:在一定时,
越大,摩擦力越大。
(3)比较甲图和丙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可知:在一定时,接触面积越,
摩擦力越大。
在研究液体压强的实验中,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操作:
(1)实验前,应调整U型管压强计,使左右两边玻璃管中的液面。
(2)甲、乙两图是探究液体压强与的关系。
(3)要探究液体压强与盛液体的容器形状是否有关,应选择两图进行比较。结论是:液体压强与盛液体的容器形状。
(4)要探究液体压强与密度的关系,应选则两图进行对比。
(5)在图丙中,固定U形管压强计金属盒的橡皮膜在盐水中的深度,使金属盒处于:向上、向下、向左、向右等方位,这是为了探究同一深度处,液体向的压强大小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