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该图社会现实,中国有识之士提出的最早的应对主张是
|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 B.“师夷长技以制夷” |
| C.“民主,科学” |
| D.“伸民权,设议院,行立宪” |
1954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有以下部分条款:“三、协助国家机关,推动社会力量,实现国家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建设计划。四、密切联系群众,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提出建议。”由此可以看出()
| A.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 | B.政协成为各党派的联合执政机构 |
| C.政协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 D.政协的职能发生了转变 |
1945年8月,《大公报》报道毛泽东来到重庆的消息时称:“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都知道,这是维系中国目前及未来历史和人民幸福的一个喜讯。”这反映了“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期盼着( )
| A.国共双方消除隔阂,共同抗日 |
| B.国共双方和平协商,创建新中国 |
| C.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国民党的统治 |
| D.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建立新中国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与《共同纲领》的最大不同是()
| A.所体现的社会主义的原则 | B.过渡时期总任务的体现 |
| C.国体的差异 | D.中国内政外交政策的变化 |
有历史学家在探讨20世纪20、30年代中国某一政治现象时指出:“从城市向农村的退却又是一种历史的进军。”“进军”的主要任务是()
| A.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 | B.保存中国革命有生力量 |
| C.开辟民主革命的新道路 | D.以退让求合作 |
“比较”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1787年美国宪法》堪称是历史发展的里程碑,穿越时空,轻拂史尘,我们不难发现它们都()
| A.反映出民主与专制斗争的成果 | B.深受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 |
| C.体现了古代文明向近代文明的演进 | D.使本国走上了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