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坚持从中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出发,借鉴世界其他国家的有益做法,领导广大人民群众经过艰苦探索,与时俱进,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确立并实施了正确的民族政策,实现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进步、少数民族群众生产方式和生活水平的历史性飞跃,民族地区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
结合材料,说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解决民族问题上是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9分)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未知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城镇化进程中,拆旧建新无法避免。古建筑是历史的见证和文化的载体,传承离开保护就会消亡,如何保护古建筑是业界人士深思的问题。“乘之愈往,识之愈真。如将不尽,与古为新”,唐朝诗人司空图的这句诗,道出了传统建筑保护与发展的真谛,保护传统古建筑不是简单的复制,更不是一律拆除,而是“与古为新”。
请运用辩证否定的观点,说明保护和发展传统古建筑要“与古为新”的正确性

2014年12月4日,13亿中国人迎来了第一个“国家宪法日”。要求在全社会普遍开展宪法教育,弘扬宪法精神。更要使这一天成为全民的宪法“教育日、普及日、深化日”,形成举国上下尊重宪法、宪法至上、用宪法维护人民权益的社会氛围,让法治信仰蓬勃发展。这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奠定了基础。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早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就提出要进一步健全宪法实施监督机制和程序,把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依法撤销和纠正违宪违法的规范性文件;建立国家工作人员宪法宣誓制度等。
(1)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根据材料阐述我国设立“国家宪法日”的意义。
(2)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上述材料应该如何践行宪法实施的要求。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2—2014年浙江省在投资、消费、进出口方面的运行情况

年份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亿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进出口总额
(美元)
2012年
17096
13546
3122.4
2013年
20194
15138
3358
2014年
23555
16905
3551

材料二:2014年是我国和浙江省通过深化改革促进经济转型升级进入经济新常态后,不断出现新矛盾、新问题,从而倒逼我们坚持探索新路子、新政策的一年。浙江省委、省政府为提升经济质量和效益,不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机制创新,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投资结构向服务业和民生领域调整;加快城乡体制改革,统筹推进新型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行业结构向现代、高端方向调整。
材料三:2014年12月9—11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15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要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既有稳字当头的不变,也有着力点的变化)。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
(2)运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相关知识,分析材料二浙江省委、省政府是如何提升经济质量和效益的。
(3)结合材料三,运用运动与静止的知识,分析2015年经济工作“不变”与“变”中所蕴含的哲学道理。

2015年4月7日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批复同意了《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长江经济带覆盖上海、江苏、湖北等11个省市,贯穿东中西三大地带,交汇京九、皖赣等南北铁路干线;具有风度的淡水资源,矿产资源、旅游及农业生物资源;汇集了我国钢铁、汽车、电子、实话等现代工业的精华,集中大批高科技工业行业和特大型企业。专家预测,长江经济带在未来几年经济增长速度将超过全国经济的平均增速,到2020年前后长江经济带的经济总量将达到全国的50%。
材料二:为积极推动长江经济带融合发展,湖北省已初步拟定实施长江经济带的指导意见和规划,深入推进五项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实施枢纽建设性工程,打造包括航运、铁路在内的综合例题大交通体系;实施产业转型升级工程,重点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实话说大开放工程,营造对外开放新格局,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夸奖跨区合作;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工程,建设长江中游生态文明示范带,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绿色增长;实施沿江新型城镇化推进工程,建设新型城市连绵带。
材料三:自我国提出建设长江经济带的战略构想以来,各地区多措并举,在拉动基础设施一体化、新的产业发展、就业等方面取得众多成就。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各地“多头管理”,关联性不足,缺少统一协调;部分省市还停留带有保护本地产品销售的政策规定,通过行政手段搞不公平竞争;一些地方对原有经济园区“开而不发”,当前又借长江经济带之名扎堆规划各类新园区;彻夜转移过程中经济发展与环境失衡,环境信息不透明……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长江经济带的协调发展,对沿线各地政府提出了新的挑战。
材料四:长江经济带建设中要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绝不能走过去“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为了减少雾霾天气的发生,实现空气质量达标,某地环保部门因分别抛出“熏腊肉致霾论”和以环保执法名义对“烟熏腊肉”开刀,受到舆论广泛关注。在环境保护问题上,虽然污染的程度有高低,污染源有大小,却不应该“抓大放小”。 事实上,对烟熏腊肉只要处理得好其排污的程度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彻底治污,就要反思我们的工业文明和城市化建设。如果没有抓住工业污染“大老虎”而抓住生活污染的“小猫”恐怕很难从根本上治污。
(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生活分析湖北省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对推动长江经济带融合发展的作用
(2)结合材料三,运用政治生活知识为沿线各地政府应对新的挑战出谋划策。
(3)结合材料四 ,运用主次矛盾的知识谈谈治理环境污染该如何正确处理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染的关系?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生态文明建设,文化强国的推进,是我国进入新常态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我们党对生态文明的认识是一个渐进过程。

十六大
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十六届三中全会
提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以及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
十六届五中全会
提出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
十七大
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
十八大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进一步强化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地位和作用


注:在党的领导下,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于2015年1月1日起实施,这部被称为史上“最严”的环保法从多个角度体现出前所未有的环境保护和治理力度。
材料二:山西大同市在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过程中提出一个非常形象的口号:“像挖煤一样挖文化”。经过不懈的挖掘,“挖”出了大同的“五都”文化形象,这“五都”分别是煤都、古都、夏都、佛都、艺都”。除了人所共知的是“煤都”形象外,大同作为古都、夏都、佛都、艺都的特色和魅力正日益绽放出新的光彩。
回答问题:
(1)结合材料一,用《求索真理的历程》中“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知识,分析党对生态文明的认识。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山西大同市是如何挖出“五都”的文化形象的。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