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 的实验中进行了如下的操作:
①用游标上有10个小格的游标卡尺测量摆球直 径如图13(甲)所示,摆球直径为______cm 。把摆球用细线悬挂在铁架台上,测量摆线长,通过计算得到摆长L。
② 用秒表测量单摆的周期。当单摆摆动稳定且到达最低点时开始计时并记为n = 0,单摆每经过最低点记一次数,当数到n = 60时秒表的示数如图13(乙)所示,该单摆的周期是T=____s(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③ 测量出多组周期T、摆长L数值后,画出T2—L 图象如图13(丙),此图线斜率的物理意义是
A. B.
C.
D.
④ 与重力加速度的真实值比较,发现测量结果偏大,分析原因可能是
A.振幅偏小
B.在单摆未悬挂之前先测定其摆长
C.将摆线长当成了摆长
D.开始计时误记为n=1
⑤ 该小组的另一同学没有使用游标卡尺也测出了重力加速度。他采用的方法是:先测出一摆线较长的单摆的振动周期T1,然后把摆线缩短适当的长度,再测出其振动周期T2。用该同学测出的物理量表达重力加速度为g=____。
小明在实验室采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所受外力
、物体质量M间的关系”时,设小车及车中的砝码的总质量为M,砂及砂桶的总质量为
。
(1)在做该实验时,小明将砂及砂桶的重力视为绳子对小车的拉力大小,他这样认为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做该实验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以下做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
A.平衡摩擦力时,应将砂及砂桶用细绳通过定滑轮系在小车上 |
B.每次改变小车的质量时,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
C.实验时,先放开小车,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
D.用天平测出![]() ![]() |
(3)若保持小车及车中的砝码质量M一定,探究加速度与所受外力
的关系,由于操作不当,得到的
关系图象如图所示.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同学获得一竖直上抛小球的频闪照片图,已知频闪仪每隔0.05 s闪光一次,图中所标数据为实际距离。(当地重力加速度取9.8 m/s2,小球质量=0.2 kg,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1)由频闪照片上的数据计算时刻小球的速度
=____________m/s;
(2)小球上升的加速度大小约为=__________ m/s2;
(3)对(2)的数据进行分析,可得到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分) 在做“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时:
(1)下列给出的材料中应选择作为摆球与摆线,组成单摆。
A.木球 B.铁球C.柔软不易伸长的丝线D.粗棉线
(2)在测定单摆摆长时,下列的各项操作正确的是
A.装好单摆,抓住摆球,用力拉紧,测出摆线悬点到摆球球心之间距离
B.让单摆自由下垂,测出摆线长度再加上摆球直径
C.取下摆线,测出摆线长度后再加上摆球半径
D.测出小球直径,把单摆固定后,让小球自然下垂,用刻度尺量出摆线的长度,再加上小球的半径
(3)实验测得重力加速度的值较当地重力加速度的值偏大,可能的原因是
A.摆球的质量偏大 B.单摆振动的振幅偏小
C.计算摆长时加上了摆球的直径 D.将实际振动次数n次误记成(n+1)次
(4)实验中测量得小球的直径的示数如左图所示,图中游标尺上有50个等分刻度,则小球的直径d为mm。用秒表记下了单摆振动50次的时间如右图所示,由图可读出时间为s。
物理小组在一次探究活动中测量滑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斜面上。滑块拖着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从斜面上滑下。下图是打出的纸带一段。
①已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频率为50Hz,选A、B、C……等7个点为计数点,且各计数点间均有一个点没有画出,如上图所示。滑块下滑的加速度a=m/s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②为测量动摩擦因数,下列物理量中还应测量的有。(填入所选物理量前的字母)
A.木板的长度L B.木板的末端被垫起的高度h C.木板的质量m1
D.滑块的质量m2 E.滑块运动的时问t
如图所示是探究感应电流与磁通量变化关系的实验,线圈A与电流表相连,线圈B通过变阻器和开关连接在电源上,则可以看到电流表指针偏转的是(填序号)。从中可以得出闭合回路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
A.开关闭合和断开的瞬间 |
B.开关总是闭合的,滑动变阻器也不动 |
C.开关总是闭合的,线圈B上下迅速移动 |
D.开关总是闭合的,迅速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